前些天带娃回乡下避暑,村口老槐树下撞见件稀罕事,隔壁王婶拎着个沾泥的布袋,里头装着几株红艳艳的草花,根须上还带着新鲜泥土。"大妹子认得这是啥不?"她神秘兮兮递过来一株,紫红色的小花苞裹着金黄花蕊,活脱脱像串迷你灯笼,我凑近闻了闻,竟有股淡淡的药香。
"这是咱们山里的老古董药草,根能治跌打损伤,开花时满山红彤彤的..."王婶的话让我来了兴致,仔细端详这植株,暗紫色茎秆上对生着卵形叶子,掐断茎皮立刻渗出乳白汁液,最打眼的是那成簇开放的小红花,五片花瓣向外翻卷,花芯像撒了金粉似的,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跟着王婶往村后梁走,果然在向阳坡发现大片野生的,远看就像谁打翻了胭脂盒,红云顺着山势流淌,凑近看更有意思,每株都举着三五个红灯笼,蜜蜂在花丛里醉醺醺地打转,摘朵花尝了尝,居然是甜丝丝的蜂蜜味,完全不似寻常野花的苦涩。
回来查县志才晓得,这叫"红根儿"的宝贝学名红药子,老家人都喊它"血三七",药典里记载其根茎能散瘀止痛,村里老一辈摔伤都拿它捣烂敷患处,更绝的是这花不光好看,晒干后泡茶喝能败火明目,想起小时候发烧,奶奶总从瓦罐里摸出段褐红色根块煮水,原来就是这山里精灵。
要说这红药子开花真是挑地方,专爱扎根在碎石缝里,清明前后冒新芽,谷雨时节抽花穗,等到立夏就漫山红遍,采药人都知道"春挖根,夏收花"的规矩,这时候刨出来的根须饱满,花儿也正艳,不过可别贪心,老药农说留些种子让它们繁衍,明年才能找到新窝。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城里花市开始卖红药子盆栽,那些人工培育的植株比山里娇弱,花朵却格外繁密,花友群里有人晒出照片,通红的花瀑从阳台垂下来,倒比绿萝吊兰抢眼多了,只是要小心养护,这娇小姐既要晒太阳又受不了暴晒,浇水多了还容易烂根。
前日整理药柜,翻出块陈年红药子根,表面皱巴巴的不起眼的家伙,切薄片泡酒居然泛起淡红色,听中医表哥说,这药材现在身价涨了不少,野生的更是可遇不可求,不过咱普通人家备着应急挺好,上次我爸崴脚,敷了两次就不肿了。
山里还流传着个说法,说红药子开花时不能摘,有年秋旱,村里小伙不信邪采了整片花,结果来年那地块寸草不生,倒是村尾张大爷每年留出半亩花田,说是给山神爷爷留的彩礼钱,这些老讲究听着玄乎,却让红药子在乡间代代相传。
眼下正是赏花季,打算过两天再进山拍些美照,准备学王婶的样子编个柳条篮,装上新鲜花朵做香囊,这红彤彤的小精灵啊,既是大自然的颜料盘,又是祖辈传下的健康密码,可不就得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