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12岁就300度近视了!"闺蜜把验光单摔在茶几上时,玻璃杯里的枸杞菊花茶正冒着热气,这已经是她家小子第三次换镜片了,看着镜框后面越来越厚的镜片,当妈的眼眶都急红了。
要说现在的孩子,十个里有八个戴眼镜,我们小时候还能甩锅给"电视看多了",现在手机平板网课轮番轰炸,小小年纪就顶着啤酒瓶底到处跑,前阵子刷到某宝卖的"祖传护眼中药包",月销过万还全是好评,我就纳了闷——中药治近视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遍了医馆角落里的古籍,您猜怎么着?《千金要方》里还真藏着治眼疾的门道,老祖宗把近视叫"能近怯远症",说是肝血虚、肾精亏闹的,这话听着玄乎,细琢磨倒有几分道理,就像手机用久了会发烫,眼睛熬坏了也是气血耗光的信号。
上个月陪老妈去抓药,老中医搭脉那会儿突然来了句:"小姑娘黑眼圈重,是不是天天盯着电子屏?"吓得我差点把保温杯打翻,老先生从柜子里掏出个褐色药丸:"早晚各两粒,比眼药水强。"成分表写着熟地、枸杞、决明子,嚼着甜丝丝的像糖果,连吃半个月,加班盯代码时眼睛倒是没以前干涩了。
真正让我改观的是邻居张婶的经历,她家闺女艺考那年突然近视加深,西医说角膜塑形镜得八千块一副,老太太硬是扛着土鸡蛋上门求偏方,每天早起捣鼓五味子、茺蔚子煮水熏眼,您别说,三个月后复查度数真压下去50度,不过人家可没停女儿的角膜塑形镜,中西医结合着来。
要我说啊,中药治近视就像给手机充电宝续命,那些吹嘘"三天摘镜"的纯属扯淡,但坚持调理确实能缓解疲劳,就像办公室小刘天天泡石斛麦冬茶,原先总揉眼睛说干痒,现在午休趴桌上半小时都不喊难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才是中药的本事。
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去年表妹跟着网红买什么决明子枕头,结果枕出荨麻疹,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人肝火旺得喝夏枯草,有人气血虚该炖当归,乱补反而伤身,就像感冒分风寒风热,治眼也得号准脉门。
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医馆里扎堆的反而是成年人,30多岁的程序员老李,下班雷打不动去做艾灸,说是做完看电脑字迹都清晰些,还有开夜班出租车的王师傅,保温杯里永远泡着密蒙花,他说夜里开车灯影没那么晃眼了。
说到底,与其纠结中药能不能逆转近视,不如把它当成护眼锦囊,就像给手机贴防蓝光膜,定期清理缓存一样,喝点养肝茶、做做眼保健操,好歹能给眼睛上道保险,毕竟真等到视网膜脱落那天,再好的仙丹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