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方子上的汉蒲是啥?咋药店都买不到?"老张攥着药方冲进诊所,额头上还挂着汗珠,这场景在中药房可不少见,很多患者都被"汉蒲"二字搞得晕头转向,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味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药材,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汉蒲之名的玄机 其实很多老中医听到"汉蒲"都会会心一笑,这名字八成是民间叫法,就像有人管当归叫"妇参",把鱼腥草喊作"臭菜"一样,都是带着地域特色的昵称,经过多方考证,汉蒲主要指两种药材:一种是生长在汉水流域的香蒲嫩芽,另一种则是湖北地区对石菖蒲的别称。
香蒲嫩芽:被遗忘的时令鲜药 要说这香蒲嫩芽,可是春天里的宝贝,每年清明前后,汉江边的芦苇荡里,那些冒尖的深绿色嫩芽就是极品,老辈人都知道,摘回来焯水凉拌,能败春火,入药时多用新采的芽尖,晒干后像绿茶似的卷着边。
这香蒲芽性凉味甘,最拿手的就是清热解毒,村里娃上火嗓子疼,老人就会扯几根泡水喝,更妙的是它能通淋利尿,碰上小便发黄带刺疼,抓一把煮水,比某些西药还管用,不过要当心,体寒的人喝了肚子会咕噜响,得像对待马齿苋那样悠着点吃。
石菖蒲:藏在水边的"醒神草" 要说重名度最高的,还得数石菖蒲,这货在湖北老家被称作"汉蒲",就跟四川人叫花椒为"麻椒"一个道理,溪边石头缝里那一丛丛剑状叶子,揉碎了闻着带点香料味,就是它了。
老中医案头上总摆着个蒲草香囊,这就是用石菖蒲做的,它能开窍醒神,专治那种昏昏沉沉的困倦,记得非典那年,中医院就熬过大锅汤,里头就有石菖蒲,它还能化痰止咳,特别是那种黏在喉咙里的老痰,配伍点贝母效果杠杠的。
汉蒲入药的讲究门道 别看都是叫汉蒲,用法可大不一样,香蒲芽多用于清热,新鲜着用效力最强;石菖蒲则偏于化痰开窍,得炮制后才能入方,去年隔壁王婶脑梗后遗症,大夫开的方子里就有汉蒲,后来才知道用的是石菖蒲,配上远志、茯苓这些,说是要化掉脑子里的痰湿。
鉴别要点要记牢 市面上打着汉蒲旗号的不少,怎么分辨?看颜色:香蒲芽晒干后偏黄绿,石菖蒲则是棕褐色,闻气味:前者有股青草香,后者带点辛辣,摸质地:香蒲芽脆,石菖蒲纤维多,最关键的是尝味道,香蒲芽微甜,石菖蒲舌头发麻。
现代应用新花样 现在中医院玩出新花样,把香蒲芽榨汁做面膜,说是祛痘消炎,还有制药厂开发石菖蒲口服液,专门给熬夜族提神醒脑,笔者认识的茶商更是推出"汉蒲安神茶",配着酸枣仁、百合,成了白领的新宠。
使用禁忌莫大意 虽说汉蒲是个好东西,但也不是人人适用,香蒲芽性寒,拉肚子的人碰不得;石菖蒲过量会打蔫,阴虚火旺者要慎用,孕妇更要躲远点,这两样都有活血成分,去年诊所就遇到过位大姐,自行加大剂量喝石菖蒲茶,结果整夜失眠心跳快。
说到底,汉蒲就像中医药里的笔贴式包袱,里面装着好几层意思,下次抓药要是遇上这名字,不妨多问一句:"您这汉蒲是开窍醒神的,还是清热利尿的?"保准药师对你刮目相看,这味穿越千年的草药,正等着咱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