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在后台看到有人留言问"中药大黄庶图片"相关的问题,看来这味药草又要火了,作为在中药房泡大的二代,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这味让人又爱又怕的"药中猛将"。
这货到底是啥?别被名字骗了 第一次听到"大黄庶"三个字,很多人都以为是某种高端药材,其实啊,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大黄,"庶"字在这里是古语中"普通"的意思,你翻翻家里药箱,说不定就能翻出含大黄的三黄片、牛黄解毒丸,别看它现在躺在药盒里规规矩矩,四百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它时,可是用"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八个字概括,够霸气吧?
一张图值千金:教你认准好货 (此处可插入优质大黄庶图片描述)真正懂行的老中医看大黄,先看断面,优质大黄断面像巧克力蛋糕般黄褐色,布满"星点"——那是特有的异型维管束,就像药材的身份证,劣质品要么发白像萝卜干,要么黑得像炭,这种千万别买,我太爷当年收徒就教一句:"断面星点密如麻,此品必是秦艽家",说的就是地道的大黄特征。
从泻药到养生宝:老祖宗的智慧真绝 很多人以为大黄就是拉肚子的药,其实这是管窥蠡测,在四川凉山,老药农会用大黄嫩叶泡茶,说是"刮油水";西北牧区炖羊肉必放几片,既能去腥还能防上火,最绝的是明代医家发明的"九制大黄",经过九蒸九晒,把猛药变成温补品,专门给体虚便秘的老太太用。
现代人的新玩法:大黄的跨界逆袭 这两年国货护肤品崛起,成分党发现大黄提取物是个宝,某实验室数据显示,大黄素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还猛,我妈现在天天用大黄粉掺蜂蜜做面膜,五十岁的人皮肤比小姑娘还透亮,更绝的是日本科学家从大黄提取的"土大黄苷",据说能抑制脂肪细胞生成,这不减肥药厂商都要盯上它了?
使用避坑指南:这些禁忌要牢记 别看大黄威风,乱用要出事,我表舅当年便秘自己泡大黄茶,结果拉到脱水住院,记住三条铁律:1.生大黄泻下,熟大黄活血,制大黄才温和;2.孕妇看见大黄要绕道走;3.舌苔发白、怕冷的人别碰,去年张医生接诊个喝大黄减肥喝出胃出血的姑娘,真是拿命开玩笑。
藏在图片里的门道:产地决定药效 (此处可插入不同产地大黄对比图描述)真正的行家看图能辨产地:青海产的"西大黄"断面金黄带锦纹,药性最烈;四川"川大黄"偏红润,适合女人调经;甘肃"陇大黄"个头虽小,但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下次看到网店卖的"特级大黄",先看看图片有没有这些特征,别被9.9包邮的假货骗了。
千年药草的新危机:野生大黄告急 前年去祁连山采药,老药农指着光秃秃的山坡叹气:"以前满山都是大黄,现在挖棵十年份的要翻三座山",现在人工种植的大黄占八成,但老药工说机器烘干的始终差口气,建议要买就买秋天采收的"马蹄黄",这时候有效成分积累到峰值,药效最足。
后记: 写完这篇突然想起小时候,每次积食发烧,奶奶就会翻出黑乎乎的大黄片煮水,那股子呛人的苦味现在想起来还冒冷汗,但喝完果然神清气爽,如今看着手机里存的那张祖传大黄照片,突然觉得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真该好好琢磨琢磨,提醒各位看官,药是好药,用错是毒,真想调理身体还是找正规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