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花真是中药吗?泡水喝有啥讲究?"要说清楚这事,得从三年前我朋友老王的经历说起,那年他总说头晕,体检查出血压偏高,后来听老中医建议喝了两个月三七花茶,现在每天量血压都乐呵呵的。
藏在云贵高原的"参中之王" 要说三七花的出身,可算中药里的名门望族,这朵不起眼的小黄花,其实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花蕾,在云南文山、广西靖西这些地方,老乡们管它叫"金不换",光听外号就知道多金贵,您要是去药材市场转转,会发现三七的根茎切片卖得比花贵,但其实这花蕾才是实实在在的药食同源宝贝。
千年本草纲目早有记载 翻开《本草纲目》第12卷,李时珍早就给三七花盖过章,虽然古代医书里更多记载的是三七根的止血化瘀功效,但这花蕾可是现代研究发现的新大陆,就像人参果和人参的区别,一个补气一个清热,各有各的妙处,现在中医院开方子,遇上肝火旺、咽喉痛的患者,老大夫常会抓一把晒干的三七花。
现代人的养生新宠 别看这花长得普通,本事可不小,去年我到文山出差,当地姑娘教我辨认:每年6-8月采收,选含苞未放的骨朵,这时候的有效成分最高,拿在手里轻飘飘的,阳光下能看见细小绒毛,凑近闻还有股淡淡的苦凉味,现在超市卖的三七花分三级,带柄的便宜,纯花蕾的要上百元一斤,懂行的都会挑紫红色花瓣、黄绿色花蕊的上等货。
厨房里的百变养生术 别以为中药就得煎汤喝,我们云南朋友把三七花玩出了花样,最常见的是像沏茶般用沸水冲泡,看着花朵在玻璃杯里舒展,喝起来微苦回甘,讲究点的会搭配菊花、枸杞,既能清肝明目又能降血脂,更有巧手的主妇拿它来做菜,凉拌三七花、蒸蛋、炖鸡汤,吃着鲜花宴还能调理身体,比吃药片强多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 虽说是好东西,但也有讲究,我邻居张姐体寒手脚冰凉,夏天喝三七花茶倒是解暑,但天天喝就拉肚子,中医说这花性凉,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孕妇更要忌口,就像山楂桂圆孕妇不能吃的道理一样,最保险的方法是找中医师把脉,看体质适不适合长期饮用。
辨别真假有窍门 市场上掺假的不少,教您几招鉴别:真品晒干后应该保持淡绿色,如果颜色发暗发黑肯定陈年了;用手捏花瓣容易碎的是好货,要是发潮结块说明保存不当;泡水后水面应该浮着黄色油状物,这是有效成分皂苷的表现,如果清水澄澈反倒可疑。
储存秘诀大公开 买回家的三七花别随便塞抽屉,最好装进密封袋,再扔几包干燥剂,放在避光的柜子里,要是量多,可以像存茶叶那样放进铁罐,记住千万别冷藏,潮气重反而容易霉变,我习惯分成小包冻在冰箱,随取随用特别方便。
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别小看这传统中药,现代检测显示它含有20多种皂苷成分,还有槲皮素、β-谷甾醇这些抗氧化物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说,坚持喝三个月,很多人的毛细血管韧性明显改善,不过专家也提醒,不能替代降压药,关键时候该吃药还得吃药。
搭配禁忌要记牢 喝茶讲究个"适配",三七花也有相克的食物,最忌讳和海鲜同食,特别是螃蟹龙虾这些寒性大的海产,萝卜虽好却会削弱药效,服用期间最好间隔两小时,倒是和蜂蜜很配,加点蜜既能调和苦味,又能增强润肺效果。
四季皆宜的养生智慧 春天喝能祛冬日积郁,夏天消暑比冰饮健康,秋燥时节润喉去火,冬天搭配红枣生姜又成暖身茶,我们办公室现在就流行"三七花时间",下午三点集体泡茶,既提神又养生,不过记得别空腹喝,饭后半小时最合适。
这朵小小的三七花,承载着千年本草智慧,也见证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新追求,下次去药店别再只盯着西洋参、石斛这些贵价货,几块钱的三七花照样能调出好身体,再好的养生品也顶不住熬夜喝酒,真正的健康还是得靠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