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凉,后台总有人问:"听说黄芪配艾灸特别养人,到底该怎么用?"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味被中医称为"补气圣品"的中药灸黄芪,作为常年手脚冰凉的体质,我可是靠着它调理过来的,现在就把我知道的都告诉大家。
咱们先来说说这黄芪到底是啥宝贝,老辈人常说"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我在药材市场转悠时发现,有经验的老师傅都会选内蒙古产的黄芪,切片后断面像棉花胎似的,这种五年生的老黄芪药效最好,不过现在市面上掺假的不少,教大家个土方法——真黄芪泡水后表面会浮层油膜,假的就浑浊得多。
说到艾灸,那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记得去年去拜访一位老中医,他给我演示了隔黄芪片灸足三里的场景,把薄黄芪片放在穴位上,艾柱点燃后温热感顺着经络传开,做完整个人像泡完温泉似的通透,不过在家操作要小心,别像我刚开始那样烫出红印子,现在都用随身灸盒子安全多了。
最神奇的是黄芪+艾灸的组合疗法,有次重感冒,我妈硬是让我边熏艾灸边喝黄芪红枣茶,当时还嫌苦,结果三天就好利索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艾灸的热力能把黄芪的药性往骨子里逼,特别适合阳虚体寒的人,现在办公室姐妹学聪明了,上午偷偷用艾灸贴涌泉穴,下午就着黄芪枸杞水,比喝咖啡提神还养生。
光知道用法可不够,关键要懂怎么搭配,我试过最简单的黄芪煮水,结果上火长痘,后来跟中医师学聪明了——气虚加当归,血虚配大枣,湿气重搭茯苓,最近迷上黄芪炖鸡,放几颗红枣和姜片,炖出来的汤金黄透亮,喝完浑身暖洋洋的,对了,剩下的黄芪别扔,用来泡脚特别治冻疮。
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有次看邻居大妈把黄芪当茶喝,结果头晕送医院,中医讲究辨证,阴虚火旺、高血压患者要慎用,我表姐就是典型例子,她属于湿热体质,喝了黄芪排骨汤立马嘴起泡,所以建议大家先用小剂量试试,早上喝杯黄芪甘草茶,观察几天再调整。
现在市面上黄芪制品五花八门,我个人最喜欢甘肃定西的斜切片,泡水时有效成分溶出快,艾灸的话推荐五年陈艾条,渗透力强还不呛人,要是嫌麻烦,药房有现成的黄芪破壁饮片,直接冲着喝就行,不过真心建议有时间还是自己熬汤,上周给奶奶做的黄芪党参乌鸡汤,老人家连喝三天说腿脚有劲了。
最后说个冷知识:新鲜黄芪比干品效果更好,但保存期只有三个月,我试过在阳台种盆栽黄芪,现采现用确实不一样,不过城市阳台养护要注意通风,不然容易招蚜虫,实在没条件的话,每年深秋去中药材市场囤点新货,密封冷冻能存一年。
这味中药灸黄芪用好了是宝,用错可能适得其反,建议大家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再决定怎么用,最近我正研究用黄芪膏敷面膜,据说能改善黄气,等见效了再来和大家分享,记住养生贵在坚持,每天十分钟艾灸配杯黄芪茶,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悄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