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不少人火气也跟着上来了,嗓子疼、手脚心发热、晚上睡不安稳,这些症状可能都在提醒你:该给身体"降降火"了!老祖宗留下的清热解痉中药,这时候就特别管用,今天给大家整理几种常见又好用的清热解痉中药,都是药店能买到、厨房能用上的实在货。
金银花——咽喉不适的"灭火器" 说起清热解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银花,这种晾晒后还能保持翠绿色的小花,性甘寒气芳香,特别适合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喉咙肿痛,记得小时候扁桃体发炎,奶奶总会摘几朵新鲜的金银花煮水,加点冰糖,喝下去凉丝丝的特别舒服,现在药店买的干品也一样好用,抓一把泡茶,对着电脑工作的上班族每天喝两杯,眼睛干涩、喉咙发痒都能缓解。
钩藤——抽筋夜啼的"安抚剂" 家里有小宝宝的特别注意,小孩半夜突然抽搐哭闹,老一辈常用钩藤煮水擦身,这种带钩的藤条别看外形特别,却是平肝息风的高手,特别是春天肝火旺的时候,用3-5克钩藤炖汤,能预防小孩子惊厥夜啼,不过要注意钩藤煎煮时间不能太长,开水下锅煮10分钟就要关火,不然有效成分会被破坏。
地龙——关节僵硬的"松土专家" 别被名字吓到,地龙就是蚯蚓的中药名,这种环节动物晒干后可是治疗热痹痉挛的宝贝,像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肩僵硬,用地龙粉调醋敷在疼痛部位,温热感能促进血液循环,不过第一次使用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有些人可能会对动物类药材过敏。
蝉蜕——小儿夜咳的"止哭神器" 知了猴脱下来的壳可别浪费,这蝉蜕是疏散风热的良药,小朋友肺热咳嗽不止,用3-5克蝉蜕煮水,加点川贝母,喝两天就能明显缓解,记得煮之前要把蝉蜕洗净,用纱布包着煮,不然碎壳容易卡牙缝。
白芍——痛经女士的"暖宝宝" 很多女生不知道,白芍既能养血又能柔肝止痛,每个月那几天肚子疼得直冒冷汗,用白芍15克搭配甘草5克煮水,加点红糖,比暖宝宝管用多了,平时爱生气导致胁肋胀痛的,也可以用白芍泡茶,不过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免得拉肚子。
羚羊角——高烧惊厥的"急救先锋" 虽然现在很少用到,但遇到孩子高烧40度以上开始抽搐,一点点羚羊角粉能帮大忙,这种贵重药材现在多用替代品,不过了解它的作用很有必要,真正的羚羊角削成薄片,放在舌头底下含服,退热效果立竿见影。
使用这些清热解痉中药时要注意:
- 辨证施治最关键,如果是受凉引起的风寒症状,用这些寒性药材反而会加重病情
- 孕妇、哺乳期女性、体弱老人用药前最好问医生
- 大多数清热药都偏寒,喝完如果胃不舒服,可以嚼几颗红枣缓解
- 这些药材大多不能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就要停
日常保健小妙招: ■ 办公室久坐族:金银花+菊花各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 运动后肌肉抽搐:钩藤10克+当归5克炖鸡汤 ■ 熬夜上火应急:蝉蜕3克+薄荷2克煮水漱口 ■ 空调房干燥:地龙粉5克+蜂蜜调匀,早晚空腹服
这些传承千年的中药智慧,都是古人对抗暑热痉挛的实战经验,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使用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调整,如果出现持续高烧不退、频繁抽搐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记住中药调理讲究润物细无声,急症重症还是要靠现代医学手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