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穿山甲的鳞片真能通乳吗?"我蹲在中药铺后堂,看着老药师用火钳夹着一片焦黄的甲片在酒精灯上烘烤,三十年前那个雨天的药香,到现在想起来还直往鼻子里钻。
从救命仙丹到药房常客 要说山甲入药的历史,那可真是部传奇,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说这带鳞的甲片能"主五邪惊啼悲伤",不过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还是民间传遍的下奶奇效,记得我奶奶那辈坐月子,十有八九都要喝碗"穿山甲炖猪蹄",说是比鲫鱼汤管用百倍。
炮制山甲的十八道工序 别看现在药店里卖的都是药厂处理好的炮山甲,当年跟着师傅学艺才知道这里面门道深着呢,刚收来的鲜甲片要先用米泔水浸泡三天,每天换水时要捏着鼻子——那股腥臊味能把人熏个跟头,泡软的甲片要用滑石粉反复揉搓,直到鳞片像鱼鳞似的层层翘起,这个过程叫"褪衣"。
最讲究的是砂烫环节,铁锅里倒进粗盐粒,烧得滚烫了才敢下甲片,这时候灶王爷都得退避三舍,热气裹着腥气直冲天灵盖,师傅总念叨"烫七分熟留三分生",拿筷子不停翻动,稍不留神就糊出焦香味,晾凉后还要用毛刷扫净盐末,才算完成"盐山甲"的炮制。
这些病痛找它准没错 在中医院实习那年,我专门记过山甲的处方单,乳腺炎涨奶的新手妈妈们十有九开这味药,配着王不留行、漏芦熬汤,喝两次就能见效,还有风湿骨痛的老病号,医生爱用它配合羌活、独活泡药酒,说是能钻透关节缝里的寒湿气。
不过最神奇的要数治疗痈疽疮毒,有次见师傅给烫伤患者调药,把炮山甲研成细粉掺在紫草油里,涂在溃烂的伤口上竟能生出新肉,后来查古籍才明白,《外科正宗》里早有用它"排脓托毒"的记载。
现代尴尬的生存困境 这些年跑药材市场,发现真正的穿山甲片越来越少,去年在玉林药交会转悠,十个卖山甲的摊位有八个卖的是养殖甲片,老药工私下透露,现在多用猪蹄甲、牛蹄甲代替,外形倒是相似,就是疗效差了三成不止。
倒是科研机构整出不少新花样,有把甲片提取物做成胶囊的,还有发酵炮制法减少腥味的,前阵子看新闻,说某中医药大学在实验室培养穿山甲鳞片,不知道能不能成真。
用药禁忌和良心建议 虽说山甲是好东西,但真不是人人适合,那年有个小伙子听信偏方,自行买山甲粉治痘痘,结果喝得上火便秘,其实这味药性偏燥,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反而坏事,现在正规医院开方都特别谨慎,剂量控制在3-6克之间,还得配上玄参、麦冬这类滋阴药。
最近国家把穿山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的更是严禁捕猎,要是真遇到需要通乳的情况,不妨试试路路通、通草这些平和的药材,毕竟治病重要,护住物种更重要。
看着抽屉里剩下的半截老山甲,想起师傅临终前的交代:"中药讲的是调和,不是杀伐。"如今再进药房,那些封装精美的炮山甲礼盒早换成了人工替代品,时代在变,但医者仁心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