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干燥,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同事小王掏出个保温杯,说每天喝这个"芦苇根茶"特别管用,我凑近一看,杯里飘着几节淡黄的空心杆子,看着普通却暗藏玄机,这让我想起老家河边常见的野草——苇茎,没想到竟是中医眼里的"润肺高手"。
【从蒹葭苍苍到本草纲目】 芦苇在古诗里叫"蒹葭",《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美了千年,但少有人知道,这种水边寻常植物还是中药铺里的常客,翻开《本草纲目》,李时珍特意记载:"苇茎,甘寒无毒,主肺痈烦渴",老辈人常说"河滩三件宝,芦根蒲草茭",说的就是芦苇根茎的药用价值,不过现在中药店里正经入药的,多是经过炮制的干燥苇茎。
【会呼吸的"天然导管"】 仔细观察新鲜苇茎,会发现它像根空心的吸管,中医认为这种中空结构正对应人体肺气管,简直就是大自然馈赠的"呼吸道模型",那些晒干后依然保持圆筒状的茎节,切成小段就能入药,老中医常叮嘱要选"节密质轻"的,摸起来有弹性的才是上品,要是表面发黑或有虫蛀,药效就要打折扣。
【肺热咳嗽的"灭火器"】 前阵子闺蜜家宝宝肺炎住院,医生开的中药方里就有苇茎,这玩意最擅长对付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特别是那种黄稠痰咳不出来的状况,它不像西药止咳糖浆压住表象,而是像给肺部做清洁,把热毒通过痰液排出去,记得小时候母亲总在立秋后煮苇茎水,说是"给肺洗洗澡",现在看来确实有道理。
【厨房里的中药江湖】 别以为苇茎只能煎药,它其实是厨房里的隐形高手,去年去江苏出差,当地餐馆有道"芦根炖老鸭",汤头奶白,喝着清甜,师傅说这搭配能解暑热,比凉茶管用,我自己试过用苇茎煮雪梨,加两枚冰糖,煮出的糖水对熬夜后的咽喉肿痛特别见效,不过要记住,这货性寒,煮的时候最好搭两三片生姜平衡。
【当心!这些雷区别乱踩】 虽然苇茎好处多多,但用错地方反而伤身,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邻居张叔听别人说苇茎治咳嗽,连着喝了一个月的苇茎茶,结果胃疼得直不起腰,原来他本身脾胃虚寒,寒性体质长期喝寒凉药材,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中医开方时,常常会配伍陈皮、茯苓这些温性药材中和。
【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最近看到份研究报告,说苇茎含有槲皮素、纤维素等活性成分,能抑制肺部炎症因子,这让我想起爷爷的慢性支气管炎,每到冬天就靠苇茎配伍的中药调理,不过市面上的复方制剂良莠不齐,建议大家还是找正规中医院开方,毕竟药材讲究道地,就像苏州太湖产的芦苇,茎节粗大药效最佳。
【这些症状适合请它出马】 说了这么多,到底哪些情况该请出苇茎呢?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热、痰、痛。
- 风热感冒后黄痰咳不出
- 熬夜抽烟导致的咽喉灼痛
- 夏季暑热引发的心烦口渴
- 雾霾天引起的鼻腔灼热 但如果是受凉风寒咳嗽、痰白稀薄的情况,用它就可能适得其反,就像灭火器分类型,得对症才能灭火。
【保存有窍门】 家里存苇茎也有讲究,我试过多种方法,发现阴干后密封放在玻璃罐里最靠谱,千万别暴晒,否则有效成分会流失,去年在药店看到真空包装的苇茎片,倒是方便储存,但价格比散装贵不少,要是在河边挖到新鲜芦苇,记得趁早处理,晒干后用塑料袋包紧放冷冻层,能存半年不坏。
写着写着想起小时候在芦苇荡玩耍的情景,谁能想到这种随处可见的水边植物,竟是中医手里的止咳妙药,不过再好的药材也要用对时候,就像武功能克敌也能伤己,下次路过湿地看到芦苇荡,可别再当它们是普通野草了——那可是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