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朋友说"感觉身体被掏空",动不动就疲惫乏力、手脚冰凉,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大毛病,其实啊,这些都是中医里常说的"正气不足"的表现,老祖宗留下的补益类中药,就像是给身体充电的"天然充电器",用对了能让你精神抖擞、元气满满,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补益类中药的门道,学会科学进补不踩坑!
补身子不是吃人参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补药就是吃人参、鹿茸,其实中医讲究"辨证施补",就像手机充电要选对插头,补身子也得先弄清楚自己缺啥,中医把虚弱分成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每种虚症对应的补法都不一样。
气虚人群的"能量加油站" 要是经常感觉喘不上气、爬楼梯都费劲、说话有气无力,八成是气虚了,这时候黄芪就是你的贴心小棉袄,它被称为"补气圣品",煮汤泡水都能给身体加油,党参性子更温和,适合天天喝都不上火,白术搭配茯苓煮粥,既能补气又能祛湿,特别适合久坐族。
血虚脸黄有救星 照镜子发现脸色蜡黄、头晕眼花、睡不好?这可能是血虚在作怪,熟地黄炖鸡汤是经典补血方,女生生理期后喝特别合适,阿胶糕现在很火,但要注意正宗驴皮胶才能补血,别买到牛皮做的假货,枸杞红枣泡水最方便,办公室一族随时能给自己"补血充电"。
阴虚火旺怎么办 老是感觉五心烦热、半夜盗汗、嗓子干痒?这是阴虚在报警,西洋参片含嘴里,比吃薄荷糖还解渴,麦冬配玉竹煮茶,滋阴润燥效果杠杠的,银耳莲子羹不只是甜品,更是滋养肺胃的良方,雾霾天喝尤其好。
阳虚怕冷有妙招 特别怕冷、腰膝酸软、夜尿多?这是阳气不足的信号,肉苁蓉泡酒是传统配方,但注意别贪杯,干姜红枣茶早上喝一碗,整个人从胃里暖到脚底,韭菜籽熬粥别看简单,却是温补肾阳的平价好物。
进补误区要避开 补药不是糖果,乱吃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感冒发烧时吃人参,就像给火苗浇油;高血压患者猛吃当归,可能引发头晕,建议先找中医师把脉,搞清楚自己是哪种虚证,实在来不及看医生,少量多次"原则,每次用量别超过10克。
食补胜于药补的秘诀 其实最好的补药就在菜市场,山药炖排骨,气血双补;黑豆红枣粥,肝肾同养;当归生姜羊肉汤,冬天喝一碗全身暖洋洋,重点在于坚持,每天吃点补益食材,比偶尔吃贵价药材管用多了。
现代人的进补新方案 现在人压力大、熬夜多,推荐几个懒人补法:黄芪+枸杞+菊花,泡水喝抗疲劳明目;黑芝麻+核桃+桑葚,打粉冲饮乌发补肾;红豆+红皮花生+红糖,煮糊吃改善手脚冰凉,这些搭配都是经过千年验证的黄金组合。
最后提醒大家,补益中药就像手机充电宝,要用在电量不足的时候,正常人胡乱进补,反而可能"补出病",建议每年立秋后、春季前这两个进补季,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理,毕竟养生是个细水长流的功夫,慢慢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