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中药里的大碎补和骨碎补是不是同一种药?"这个问题可真问到点子上了!作为在药房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药师,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对"孪生兄弟"的真面目,别看它们名字像双胞胎,功效可是天差地别,搞混了可能耽误治病!
从"出身"说起 要说明白这对药材,得先唠唠它们的"家谱",骨碎补这名字听着就硬气,人家可是正儿八经载入《中国药典》的正规军,学名槲蕨,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北这些南方山区,而大碎补呢,算是个"民间选手",很多地方叫法都不一样,广东叫"山姜黄",四川喊"土续断",说白了就是多种植物的根茎混在一起的统称。
看长相辨身份
-
骨碎补:正宗货晒干后呈扁平长条状,表面密布金黄色绒毛,像裹了层细沙,折断面特别明显,外圈是棕褐色硬皮,里面淡黄色带着银白色维管束,老药工都叫它"羊胫骨"纹理,最逗的是叶子,背面全是孢子囊群,活像撒了层金粉。
-
大碎补:这可就是个"杂牌军"了,常见有川续断、姜黄这些"冒名顶替",川续断断面有墨绿色异形维管束,像星星点点的芝麻;姜黄直接自带橙黄色荧光,泡水就现原形,最坑的是有些商贩会把骨碎补打碎掺进去,所以买整根的最保险。
火眼金睛鉴真假 老辈传下来几个绝招:
-
泡水法:骨碎补煮水后汤色金黄透亮,喝着带股草根甜;大碎补下的姜黄水是明黄色,续断水则是灰褐色。
-
火烧法:拿银簪子烧红划断面,骨碎补冒白烟有松香味;假货要么刺鼻要么焦糊。
-
荧光反应:骨碎补粉末在验钞灯下会泛蓝光,这可是槲蕨特有的"身份证"。
药房里的那些事儿 前阵子隔壁王大夫就栽过跟头,有个骨折病人抓了所谓"骨碎补"泡酒,结果喝了浑身起红疹,仔细一看,原来是把毛姜黄当骨碎补用了!后来改用正宗骨碎补配伍,两周就能下地走路,所以说这药材认不准,轻则耽误疗效,重则吃坏身子。
选购防坑指南 记住这三个诀窍:
- 认准"浙骨碎补",这是药典认证的道地药材
- 整根比切片靠谱,碎片里猫腻多
- 去老字号药房,别贪便宜买散装货
现在市面上还冒出个"烫骨碎补",就是用沸水烫过充好货,教大家个绝招:真骨碎补绒毛经得起揉搓,假的一搓就掉色,最后唠叨一句,补肾强骨用骨碎补,跌打损伤选大碎补里的川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