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早上起来舌头黏糊糊,小腿还经常浮肿?十有八九是湿气缠上你了!今天给大家扒一扒我奶奶用了30年的健脾祛湿中药方子,不吹不擂,都是实打实的干货。
湿气重的人到底多难受?
很多朋友问我:"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湿气重?"其实特别简单——早起看镜子!如果舌苔像抹了层酸奶,大便总粘马桶,脸上油光能炒菜,小肚子胀得像气球,恭喜你,成功加入"湿气家族",我有个闺蜜就是这样,天天抱着保温杯喝姜茶,结果越喝火气越大,其实就是没找对根儿!
为啥健脾比祛湿更重要?
很多人光顾着吃薏米红豆,却不知道脾才是运化水湿的"抽水机",就好比下水道堵了,光泼水有什么用?必须得把泵修好!中医说的"脾虚生湿"就是这么回事,我表弟去年满脸爆痘,喝了三个月健脾汤,现在皮肤透亮得像剥壳鸡蛋。
祖传验方大公开(附详细配比)
基础方: 茯苓15克(药店买那种切成硬币厚的白片) 炒白术10克(注意一定要炒过的,生的容易上火) 山药干片20克(新鲜山药效果打折扣) 炙甘草5克(别用生甘草,味道差很远) 芡实15克(记得提前泡2小时)
加减法:
- 舌苔黄腻加佩兰6克
- 大便稀溏加炒薏米30克
- 口臭严重加淡竹叶9克
- 手脚冰凉加干姜3片
煮法特别讲究:所有药材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大火煮开转小火焖40分钟,倒出第一遍药汁后,再加水煎20分钟,两次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记住千万别放糖!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 赤小豆代替红豆:错!两者功效差太远
- 盲目喝祛湿茶:寒性体质越喝越虚
- 过量用茯苓:每天超过30克伤阴
- 忽视忌口:奶茶蛋糕照吃,神仙方子也白搭
我同事王姐就是典型反面教材,去年囤了二十斤薏米天天煮水喝,结果喝出胃反酸,其实祛湿就像拖地,既要拧干抹布(健脾),又要勤换水(祛湿),双管齐下才见效。
老祖宗的智慧真香!
上个月我妈腰疼复发,我给她配了这个方子,没想到喝完五副,不仅腰痛缓解,连常年水肿的脚踝都瘦了一圈,现在她每天雷打不动煎药,还发展出独家配方——加两颗红枣中和药味,别说,还真有点像养生茶。
提醒各位小伙伴:
- 经期、孕期慎用
- 连续喝两周没改善要停服
- 阴虚火旺者减量服用
- 配合穴位按摩效果翻倍(推荐阴陵泉、足三里)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中药调理就像炖老火汤,急不得!那些号称"三天祛湿"的网红产品,不过是让你狂拉肚子的泻药,真正的养生是润物细无声,这个用了近百年的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