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整理药箱时,翻出奶奶留下的老药书,泛黄的书页里夹着几片干枯的植物标本,仔细一看,这不都是厨房里常见的调料嘛!原来这些天天见面的"老熟人",个个都是中药界的隐藏高手,今天带大家认识5种姜科中药明星,看完保证你会对着调料罐肃然起敬。
厨房里的"万能药"——生姜 掀开冰箱门,那股辛辣气息最先扑面而来,这块皱巴巴的褐色根茎可不止是去腥提鲜的调料,更是中医眼里的"止呕圣手",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煮红糖姜茶给发烧的邻居小孩喝,没想到退烧效果比退烧药还快。
生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走而不守"的特性,含着姜片坐长途车,晕车呕吐立马缓解;风寒感冒时煮碗姜汤,发汗解表比吃药还管用,不过要认准"铜陵白姜"这种道地药材,表皮发白、纤维少的嫩姜药效最好,下次切姜别扔姜皮,晒干后就是中药铺里卖的"干姜"。
厨房香料中的贵族——高良姜 在粤式煲汤的香料包里,总有几片像小树皮的褐色东西,这就是被称为"山辣子"的高良姜,闻着带点类似胡椒的香气,上次炖牛腩时随手加了两片,没想到肉香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老中医说这味药专治"寒湿困脾",就像身体里的除湿机,南方回南天用它煮水泡脚,能明显感觉关节酸痛减轻,辨别时记住:断面红棕色、气味浓烈的是上品,药店切片卖得很贵,其实菜市场香料摊就能买到。
煮妇必备的"养颜丹"——红枣(误!) 等等,红枣不是鼠李科吗?这里要说的其实是长得很像的大枣同属——姜黄,这种橙黄色根茎可是咖喱的重要调料,我家炖鸡汤时也会放一两片,最近发现个妙用:泡水喝能让脸色透亮,比买保健品划算多了。
姜黄最神奇的是它的"移动美容院"功能,跌打损伤时用黄酒调姜黄粉外敷,消肿速度堪比云南白药,不过要选断面金黄、香气浓郁的,劣质品颜色发暗还没药效,印度产的"郁金"其实就是它亲戚,做抓饭时放点特别香。
火锅底料里的"暖宝宝"——砂仁 吃川渝火锅必点的砂仁锅底,那股带着薄荷味的辛香就来自这种椭圆形果实,上次胃胀气难受,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炒砂仁,嚼着有点像吃了话梅糖,酸酸甜甜还挺上瘾。
砂仁最擅长"理气和中",就像给肠胃做按摩,孕妇害喜时含颗盐渍砂仁,比维生素B6还管用,不过要挑个大饱满、表面棕褐色的,菜市场卖干货的角落经常有成色很好的,价格比药店便宜一半。
甜品大师的"秘密武器"——豆蔻 做过烘焙的朋友都知道,戚风蛋糕里加少许豆蔻粉,香味立马变得高级,这种月牙形的种子其实是中药铺常客,上次陪闺蜜看中医,她痛经问题就被豆蔻配艾叶解决了。
豆蔻最拿手的是"温中散寒",冬天手脚冰凉的特别适合,辨别时要选表面黄白色、油性足的,闻着有清凉香气,注意别和草果混淆,虽然都是火锅料,但药效完全不同。
这些厨房常客其实都是千年传承的中药瑰宝,下次炒菜调味时,不妨想想它们在古人药方里的神奇作用,不过要记住,食疗虽好也不能贪多,就像辣椒吃多了会上火,这些"药食同源"的宝贝也要适量使用,你家的调料罐里,是不是也藏着这些中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