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李在中药材市场转悠时发现个怪事——前阵子20块一斤的重庆制川乌,这周突然涨到28块,吓得他赶紧来问我:"这药材价格咋比股票还刺激?"要说清楚这事,咱得从重庆大山里的乌头说起......
山城乌头的前世今生 重庆人都知道,武陵山脉的云雾滋养出地道药材,每年霜降前后,黔江、巫溪的药农就背着竹篓进山采挖"生川乌",这黑褐色的根块看着吓人,却是祛风除湿的宝贝,不过新鲜川乌含乌头碱有毒,必须经过九蒸九晒的古法炮制,才能变成药房里卖的制川乌。
价格蹦极的幕后推手 上周刚认识的药材商王姐透露,今年重庆制川乌价格像坐过山车,3月份产地暴雨冲垮山路,收购价直接飙到35元/公斤,现在雨季过了,市场上突然出现大批存货,价格又跌回22元左右。"其实都是游资在炒概念",她指着手机里的期货软件说,"你看这电子盘,今天又有千万资金进场"。
行家不会告诉你的潜规则 在解放西路的中药材一条街混了十年的老张教了我一手:买制川乌不能光看价格,去年有药商把四川雅安的货冒充重庆产,外观差不多但药效差三成,正宗的渝产制川乌断面棕黄色,闻着有股独特的焦糖香,现在某宝直播间9.9包邮的"特级川乌",十有八九是硫磺熏过的。
2023年价格走势预测 根据我在药房工作的表姑消息,今年重庆遭遇倒春寒,乌头开花期推迟半个月,新货上市可能要到立秋之后,目前各药店都在消化库存,正是入手的好时机,不过要留神那些打着"产地直供"旗号的微商,真正从江津直达的统货成本就要25元,低于这个价的多半有猫腻。
聪明人这样买川乌 老中医孙大夫教我个窍门:7-8月产新季去农贸市场蹲守,药农自产的鲜川乌20来块一斤,自己拿回家用蜂蜜炮制,比药店买的还地道,要是图方便,认准"渝"字开头的中药饮片批准文号,这种是药监局抽检过的正规军,记住别贪便宜买颜色雪白的,那是漂用过氧化氢的。
储存不当等于白花钱 上个月邻居王叔囤的制川乌全霉变了,就是没注意保存,这药材金贵得很,得装在陶瓷罐里,放几包干燥剂,搁在阴凉通风处,要是发现表面长绿毛,赶紧扔了吧——变质的川乌毒性翻倍,可不是闹着玩的。
警惕这些价格陷阱 最近发现某夕夕平台冒出大量"重庆川乌切片",30斤才99元,仔细一看发货地全是安徽亳州,懂行的都知道那是药材集散地,正宗渝产制川乌切片不可能这么便宜,多半是周边省份的平替货,要认准包装上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这是国家给的品质保证。
未来行情怎么看 农业农村部刚出台的《道地药材产业集群方案》里,重庆制川乌被列入重点扶持品种,听说明年要在酉阳建万吨级仓储基地,这消息一出,这两天又有游资开始囤货,建议家庭常备的话,现在趁价格低位买2-3年的用量最划算,毕竟风湿骨痛不是急症,慢慢调理才见真章。
后记:昨天去朝天门码头送货,正碰上海关查获一批越南来的假川乌,这事提醒我们,买地道药材还是要找靠谱渠道,下个月我准备去武隆药厂实地探探,回来给大家说说真正的制川乌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关注我,带你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