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前两天隔壁工位的小王顶着通红的鼻子来诉苦:"去医院排了俩小时队,医生开了三百多块钱的药,吃了三天还是咳得睡不着觉..."听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老家舅舅常说的老方子,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个用了几十年的中药止咳秘方。
其实啊,咱们老祖宗对付感冒咳嗽可有一套了,记得小时候每次着凉,外婆都会去菜市场边上的中药店抓几味草药,那会儿不懂,现在才明白这里面大有学问,先说个最基础的常识:感冒分冷热,药方可不能乱吃!就像冰箱结冰要除霜,炭火烤得太旺要泼水,治病也得对症下药。
要是流清鼻涕、怕冷发抖这种受寒引起的咳嗽,可以试试这个经典搭配:紫苏叶9克、生姜3片、陈皮6克、红糖适量,紫苏叶别小看,它可是"散寒三剑客"之一,配上温中散寒的生姜,就像给身体穿了件小棉袄,陈皮理气化痰,红糖调和口味,煮出来甜甜暖暖的,比喝苦药汤舒服多了,去年公司前台小刘淋雨发烧,用这个方子喝了两天,裹着被子睡一觉就满血复活了。
要是喉咙痛得像刀割,痰黄黏稠这种风热咳嗽,就得换套配方了,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桔梗6克、薄荷3克(后下),这几位都是清热界的高手,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消肿散结,桔梗负责把肺里的热痰往外推,薄荷清凉透表,记得薄荷要等快煮好时才放,不然有效成分都挥发了,上个月我妈嗓子疼得整宿睡不着,喝了这个方子当天就缓解大半。
说到药材挑选,这里头门道可不少,就拿紫苏叶来说,新鲜叶子和干品效果差挺多,最好去正经中药店买现切的,生姜一定要选老姜,嫩姜辣味不够,驱寒效果打折扣,现在很多药店都能代煎药,不过懂行的都知道,自己回家砂锅慢熬才是正道,电磁炉煮出来的总少点意思。
煎药方法也有讲究,冷水浸泡半小时再开煮,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有些药材要特殊处理,比如薄荷这种挥发性强的,得关火前5分钟才扔进去,药渣别浪费,用来泡泡脚特别管用,尤其适合那种咳得小肚子都疼的寒咳,我二舅妈每到冬天就犯老毛病,泡脚倒加点艾叶、桂枝,暖乎乎的能睡安稳觉。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方子也得注意忌口,生病期间千万别碰生冷瓜果、油腻烧烤,这些就像往火苗上浇油,多喝米粥、萝卜汤这类清淡食物,给脾胃减减压,特别是小孩子咳嗽,剂量要减半,可以用梨皮代替部分药材,甜味足还不伤身,去年邻居家娃半夜咳得脸通红,用冰糖炖梨加两片陈皮,第二天就好多了。
现在市面上各种中成药五花八门,其实很多古方就在咱们身边,像止嗽散、桑菊饮这些百年名方,对症使用效果不比进口药差,关键是要学会分辨寒热虚实,这需要平时多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比如说舌苔发白多半是寒症,舌头红得发亮可能就是热症,把这些小窍门记下来,看病时跟大夫沟通也更方便。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虽好也不是万能灵药,要是烧到39度不退,或者咳嗽带血丝,千万别硬扛着,该上医院还得去,咱们这些土方子最适合刚发病时的调理,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本事,家里常备些菊花、枸杞、陈皮之类的食药两用材料,日常泡茶养生,比病急乱投医强百倍。
对了,最近发现个新大陆——社区医院居然有代煎服务,五副药才收十块钱加工费,周末有空可以去抓点药材囤着,毕竟感冒咳嗽这种小毛病,手头有方心不慌嘛,大家平时还有什么试过的有效方子?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说不定你的小妙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