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体检时发现血红蛋白偏低,医生总会叮嘱"多吃点补血的",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就藏着不少提升红细胞的宝贝,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常见又管用的中药,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补血良方。
当归——补血界的"老熟人" 说起补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当归,它可是中药铺里的常客,这种带着浓郁香气的药材,既能活血又能生血,特别适合血虚引起的头晕眼花、手脚冰凉,平时炖鸡汤时放几片当归,汤头立马变得金黄醇厚,喝上一碗浑身暖洋洋的,不过要注意,当归性质偏温,上火体质的朋友可以搭配点麦冬中和。
黄芪——补气高手间接补血 别小看这个皱巴巴的黄色药材,它可是"气行则血行"的典型代表,很多贫血其实是气不足带不动血液运行,这时候就要靠黄芪来补气推动,最经典的搭配就是黄芪+当归,也就是著名的"当归补血汤",上班族可以用黄芪泡水,再加两颗枸杞,补气血的同时还能明目。
熟地黄——滋阴补血的"黑土地" 看过中药方子的朋友一定对"熟地"不陌生,这个经过炮制的地黄变成黑色后,滋补效果翻倍,它就像给身体施肥的黑土地,特别适合长期缺血导致的面色萎黄、月经不调,不过熟地比较滋腻,建议搭配砂仁、陈皮一起用,既能化解油腻又增强吸收。
阿胶——驴皮熬出的"液体黄金" 说到补血怎么能少得了阿胶?虽然价格小贵,但确实是补血圣品,记得小时候看妈妈把整块阿胶砸碎,和黄酒一起蒸化,那股焦香味到现在都忘不了,现在市面上也有即食阿胶糕,每天吃两块很方便,但要注意感冒期间不要吃,脾胃虚弱的可以做成阿胶粥。
枸杞红枣——厨房里的补血搭档 这对红红火火的组合堪称国民补血神器,家家户户的养生壶里都见过它们,枸杞富含铁元素,红枣促进铁吸收,天生就是绝配,办公室一族可以直接用保温杯泡,懒人做法就煮枸杞红枣鸡蛋汤,每周喝三次,坚持一个月就能看见气色变化。
龙眼肉——水果界的补血担当 别看桂圆干小小的,人家可是"南国人参",产后体虚、月经过多的女性特别适合,用龙眼肉煮糯米粥,补血又暖心,不过湿热体质要少吃,容易上火的话可以改吃新鲜龙眼,但记住一天别超过10颗。
何首乌——乌发补血双效选手 很多人知道首乌治白发,其实它补血效果也很棒,特别是制首乌,经过黑豆汁蒸制后药性更温和,适合长期血虚导致的须发早白,推荐首乌煲乌鸡,再加点当归,味道鲜美还能补肝肾。
桑葚——藏在树上的补血果 每年春天桑树结果时,懂行的大妈们都会去摘桑葚,这个紫黑色的浆果含铁量是草莓的6倍,晒干后泡酒或熬膏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鲜桑葚性寒,体寒的朋友可以吃桑葚干,早晚抓一把当零食吃。
黑芝麻——平价补血小能手 别以为只有白发才吃黑芝麻,它可是实实在在的补血食物,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E,炒熟磨粉每天一勺,或者做芝麻糊,坚持三个月头发指甲都会变好,注意要选纯正的黑芝麻,超市那种混合坚果的可能油太多。
红小豆——餐桌上的补血配角 红豆补血虽然比不上前面几位,但胜在便宜易得,特别是女性经期可以煮红豆薏米汤,加点红糖效果更好,不过红豆利水,体质偏瘦的人别长期大量喝,搭配点山药平衡更好。
温馨提示:
- 补血中药大多偏温补,阴虚火旺的朋友要谨慎
- 月经期间血量大的女性,建议经后再开始进补
- 慢性病贫血要先治病因,不能单纯依赖补血
- 服药期间少吃柿子、茶叶等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 最好找中医师辨证,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配方要有调整
最后教大家个简单方法:每天抓一把红枣、枸杞、黑芝麻,装在随身盒里当零食吃,坚持三个月,你会发现爬楼梯不喘了,冬天手脚暖了,最重要的是体检单上的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