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很多宝妈都开始头疼孩子拉肚子的问题,前两天邻居小芳家娃半夜拉得小屁股通红,抱着孩子冲进我家敲门时,我才知道这波冬季腹泻又在小区里"作妖"了,其实这种季节性腹泻特别好发在6个月到2岁的宝宝身上,今天我就把自己压箱底的护理心得和老中医传授的食疗方子分享给大家。
先搞懂为啥冬季宝宝特别容易拉肚子 咱们大人都觉得冬天冷应该多穿点,可小孩子偏偏是个"小火炉",小家伙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湿了不及时换,腹部一着凉就容易闹肚子,再加上天冷时病毒更活跃,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这些"捣蛋鬼"专挑婴幼儿下手,还有冬至前后家家户户炖肉煲汤,大人总觉得孩子多吃两口长得壮,结果积食加上受寒,脾胃弱的宝宝立马就扛不住了。
老中医教我的三个管用小偏方 去年我家小宝中招时,社区诊所的张大夫教了几个特别灵的方子,现在分享给各位:
-
炒米茶——对付寒湿型腹泻 抓一把日常吃的大米,铁锅不放油干炒至金黄,记住要不停翻动,别炒糊了,炒好的米稍微晾凉,装进纱布袋里,温敷在宝宝肚脐周围,这招既能驱寒又能吸收湿气,比暖宝宝安全多了,当时我家小宝拉了三天,每天敷两次,第二天就见效了。
-
苹果止泻水——调理脾虚腹泻 选那种表皮有点皱的红富士苹果,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注意要去籽),加水没过苹果煮15分钟,煮好后连水带果泥一起装进奶瓶,当水喝,苹果皮里的鞣酸能收敛肠道,果胶又能保护肠粘膜,隔壁王奶奶家的双胞胎就是靠这个方子止住腹泻的。
-
山药小米糊——修复肠胃屏障 铁棍山药去皮切段,和有机小米按2:1比例下锅,重点来了:先用高压锅压15分钟,再把上层米油撇出来单独喂,下面沉淀的米糊拌点婴儿奶粉,既有营养又好消化,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腹泻后期调养,我们小区好几个早产儿妈妈都说好用。
这些坑千万别踩 有次在宝妈群看到有人分享"自制霍香正气水",吓得我赶紧劝阻,中药材讲究配伍和剂量,像黄连、大黄这些苦寒药,三岁以下宝宝根本消受不起,去年有个家长乱给孩子灌艾叶水,结果过敏起疹子,连夜送急诊了。
最要命的是有些家长看孩子拉得厉害,就想着"双重保险",又是贴丁桂儿脐贴又灌蒙脱石散,还叠加益生菌,咱们得明白这些都属于收敛止泻,过量使用反而把毒素憋在肚子里,记得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尿少、嘴唇干这些脱水迹象,必须马上去医院补液。
预防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说个真事,我们单元楼有个新手妈妈,双十一囤了十箱酸奶放飘窗上,有天忘记关窗,北风呼呼吹了一夜,第二天打开发现酸奶全冻成冰坨了,她舍不得扔,解冻后给宝宝喝,结果当天孩子就上吐下泻,所以说冬季储存食物特别要注意温度变化。
平时可以备点小儿推拿手法,比如补脾经(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摩腹(顺时针打圈按摩),每周用艾叶煮水给孩子泡澡两三次,特别是临睡前泡泡脚,驱寒效果特别好,饮食上牢记"三分饥七分饱",冬季适当增加山药、南瓜这类健脾胃的食物。
最后唠叨一句,这些偏方就像感冒冲剂,轻症时候用用挺管用,要是孩子出现高烧不退、便血或者精神萎靡,千万别自己瞎琢磨,直接挂儿童医院专家号最稳妥,希望所有宝宝都能健健康康过冬,咱们当妈的也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