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看着同事小王又是打针又是吃抗生素,三天了还顶着通红的鼻子上班,我忍不住掏出手机给他看了张泛黄的纸片——这是当年跟诊时老中医悄悄塞给我的"感冒救命方"。
要说这中药治感冒啊,可是门大学问,不像西药只管消炎退烧,中医讲究"同病不同方",同样是打喷嚏流鼻涕,有人需要发汗,有人却得补气,今天就给大家掏掏压箱底的本事,把祖辈传下来的几个特效方子讲透。
【风寒感冒:厨房就能找到解药】 上次我妈半夜发烧到38.9℃,我翻出冰箱里的生姜、大葱和红糖,这三样东西煮的水,喝了两碗就开始冒汗,原理很简单:生姜散寒,大葱通阳,红糖养血,注意一定要用带须的葱白,煮开后小火咕嘟五分钟就行,趁热喝下钻进被窝发汗,第二天准能退烧。
有个细节要注意:喝完药膳绝对不能吹风,去年邻居张叔就是喝完姜汤开窗抽烟,结果复感风寒,咳嗽拖了半个月,还有人喜欢加料酒,这个万万不可,酒精会降低药效。
【风热感冒:金银花配它效果翻倍】 上个月我去山里采风,淋了雨当晚就喉咙肿痛,山脚下的老药农给了我个方子: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薄荷5克,再加3片鲜芦根,这四味药煮出来的水带着草木清香,喝下去就像给嗓子敷了层清凉的面膜。
特别提醒:风热感冒千万别用姜汤!我表弟有次嗓子疼还猛喝姜糖水,结果扁桃体肿得像小馒头,判断方法很简单,怕冷无汗是风寒,发热咽痛是风热,要是舌头伸出来发红,八成就是热症。
【体虚感冒:黄芪防风创造奇迹】 办公室李姐经常反复感冒,老中医给她开了玉屏风散加减方,黄芪30克补气,白术15克健脾,防风10克祛邪,这仨药看着普通,却是经典组合,她坚持喝了两周,现在就算同事感冒传染不到她了。
这类人调理要耐心,不能见好就收,建议每周喝两次保健量,就像给免疫力上保险,但高血压患者要慎用,黄芪升压效果明显,最好咨询医师。
说个真事:去年流感季,我朋友在机场候机时狂打喷嚏,地勤人员推荐他去隔壁药店买现成的"感冒清热颗粒",结果越吃越严重,后来还是用我教他的野菊花+贯众泡茶才止住,所以说中成药也不能乱吃,得对症才行。
平时预防更重要,我家里常年备着三种粉:早晨用温水冲服三七粉(增强抵抗力),午休喝蒲公英粉(清热解毒),睡前来点灵芝粉(安神补气),这三样都是晒干研磨的纯粉,没添加剂,比保健品实在多了。
最后说个偏方:新鲜紫苏叶揉碎敷手腕,上次我闺女半夜发烧,家里没退烧药,情急之下试了这个土方法,没想到真的物理降温成功,中医外治法有时候比内服还快,不过皮肤敏感的人要小心,可以先在耳后试敏。
这些年收集的药方记了整整一本,但最常用的还是这几个经典方,中药治感冒不神秘,关键要懂辨证,建议大家收藏备用,但真遇上高烧不退、胸闷气短的情况,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毕竟咱们分享的是辅助疗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