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来,整个人就像刚从蒸笼里出来的包子,浑身黏糊糊还犯困,这时候老一辈总会端出各种草草药药,喝上两口立马神清气爽,今天就给大家盘点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祛暑神器,看完这篇再也不怕过夏天!
【第一层消暑:解表散热】
-
金银花——胡同口的避暑明星 要说北京胡同口最常见的消暑摊,十有八九都摆着大玻璃罐装的金银花露,这种晾到刚好凉丝丝的透明液体,配上冰糖水,比冰镇可乐还解渴,记得小时候中暑发烧,奶奶总说"喝碗银花露发汗",原来它不仅能清热还能把暑气赶出体表,现在超市买的金银花饮料总感觉少了点灵魂,自己在家煮最正宗:抓一把金银花(叶子别摘干净),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焖5分钟,放凉后喝起来带点淡淡的甜味。
-
薄荷叶——办公桌上的天然空调 办公室没空调?抓几片薄荷叶搓碎敷在太阳穴,瞬间清凉直冲天灵盖,我们常喝的薄荷糖、薄荷牙膏都是这个原理,不过新鲜薄荷性子烈,体虚的人要少用,推荐个妙招:把薄荷叶冻在冰格里,喝茶时丢一颗,既能当搅拌棒又能续杯保冷。
-
香薷——古代人的"藿香正气水" 知道藿香正气水的很多,但更早时候古人用的是香薷饮,这种长得像野草的植物,煮水时加几片生姜,对付阴暑特别管用,什么叫阴暑?就是贪凉吹空调导致的恶寒发热,这时候喝香薷水发汗解表,比硬扛着强多了。
【第二层祛湿:清理体内湿热】 4. 荷叶——减肥人士的消暑利器 都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其实它的叶子才是宝,晒干的荷叶泡茶自带一股清香,不仅能刮油降火,还能顺带解决夏季水肿问题,广东人爱拿它煲冬瓜汤,记住要选那种边缘带小毛刺的鲜荷叶,老荷叶容易伤胃。
-
竹叶——藏在筷子里的清凉密码 吃粽子时用的竹叶可别扔!晒干后煮水就是天然的利尿剂,小便发黄、舌苔厚腻的时候,抓两片竹叶煮10分钟,加点冰糖调味,喝完半小时准想跑厕所,不过孕妇要少喝,毕竟排湿太猛了。
-
西瓜翠衣——吃瓜群众的隐藏福利 吃完西瓜别急着扔皮!靠近瓤的那层翠绿色瓜皮,晒干后泡茶能解暑生津,以前菜场阿婆都会收集西瓜皮做药,现在年轻人估计都不知道这个窍门,记得去掉外面那层硬皮,只留中间翠衣部分,不然牙口再好也嚼不动。
【第三层补益:给身体加油续航】 7. 麦冬——熬夜党的滋阴救星 经常加班到凌晨的朋友,冰箱里肯定少不了西洋参,但其实麦冬更适合长期熬夜的人,这种细长的草根看着不起眼,泡水喝能润肺养阴,对空调房里待久了喉咙干痒特别管用,搭配玉竹、石斛一起煮,效果翻倍还不上火。
-
乌梅——酸倒牙的古老消暑法 老底子消暑方子里总会出现乌梅,《本草纲目》说它能"止渴调中",现在的酸梅汤配方越改越复杂,其实正经做法就三样:乌梅+冰糖+桂花,熬到乌梅肉化开就行,特别提醒:胃酸过多的朋友悠着点喝,小心酸成"柠檬精"。
-
莲子心——专治"心火旺"的苦口良药 看见绿盈盈的莲子别急着煮粥,中间那个绿芯才是精华,虽然苦得让人皱眉,但对付心烦失眠、舌尖溃疡特别有效,建议把莲子心攒起来晾干,夏天泡茶时放两三颗,苦味过后回甘特别明显,怕苦的可以含嘴里慢慢嚼,别有风味。
-
五指毛桃——广东人的祛湿秘密武器 第一次见以为是人参,其实是桑科植物,这种带着淡淡椰奶香的根须,炖鸡炖排骨能祛除暑湿引发的关节酸痛,特别注意要买南杏而不是北杏,前者润肺后者有毒,煮汤时记得放几颗红枣,不然汤水太寡淡。
【实用搭配指南】 • 户外工作者:金银花+薄荷+冰糖,煮好放保温杯随身带着喝 • 空调房白领:竹叶+麦冬+枸杞,用保温杯闷泡当茶饮 • 暑热感冒:香薷+厚朴+扁豆花,各抓5克煮5分钟 • 儿童消暑:荷叶+炒麦芽+山楂,煮成酸甜口味的消食茶
最后提醒一句:这些药材虽好,但别当白开水灌,像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开车前别喝;体质虚寒的人少吃寒性的金银花,要是中暑症状严重,还是要及时去医院,这个夏天,愿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消暑良方,清爽度过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