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家的党参今年怕是要卖到黄金价了!"汉中城东药材市场的摊位前,隔壁铺子的王老板叼着烟,冲正在码货的药农张建国吆喝,2017年春天,类似的对话在汉中各个药材交易市场此起彼伏,谁也没想到,这个秦巴山脚下的小城,竟因中药材价格疯涨,成了全国药商关注的焦点。
菜市场里的价格表会"变脸"
清晨五点的汉中市中药材批发市场,三轮车马达声混着方言讨价还价声惊醒了城市,老周在自家摊位前挂出当日价格牌:黄芪统货85元/公斤,比去年涨了近三成,他边整理当归边嘟囔:"前天还是80,昨天收的货今天就得调价。"
这种戏剧性变化在2017年格外明显,汉中作为"秦巴药库"的核心区,主产的党参、黄芩、白术等品种价格集体飙升,城固县药农李大姐家的柴胡田里,四月刚冒出新芽就被外地客商预定,"去年这时候贩子还压价,今年直接抢"。
二道贩子囤货,药农却笑不出来
汉江边的老茶馆里,几个戴金链子的药商正低声商量。"汉中这波行情,八成是有人坐庄。"穿花衬衫的刘总掏出手机,展示某中药材交易平台的K线图——党参价格曲线直逼2013年历史高位,他们口中的"庄家",正是嗅到商机的资本玩家。
但暴涨的行情并未均匀惠及药农,佛坪县山里的赵大爷守着五亩黄连地,收购价倒是涨了,可化肥、人工成本跟着水涨船高。"去年请人挖药每天120,今年开口就180。"他蹲在地埂上吧嗒旱烟,身后成筐的黄连晒得卷了边。
天灾人祸搅动市场神经
那年春天的倒春寒,让汉中多个药材主产区遭了殃,宁强县的淫羊藿刚抽芽就被冰雹砸烂,留坝的猪苓菌核病蔓延,药商老陈摸着库房里泛黄的烘干设备苦笑:"机器24小时转,也赶不上地里减产的速度。"
人为因素更是火上浇油,甘肃某药企突然抛出万吨采购大单,山西的炒家组团扫货,最夸张的是,某电商平台"养生节"活动期间,汉中发货的中药材订单暴增400%,快递网点的货车直接开进了种植基地。
产业链上的暗流涌动
在汉中做药材生意二十年的马经理发现,老客户们变得"路数野",某保健品公司采购员不再按季度下单,改成"看期货走势分批进货";河北安国的几个大户联合起来搞价格联盟,甚至派无人机侦查各产区种植面积。
深加工企业则在夹缝中求生,汉王镇的中药饮片厂仓库里,堆积着来不及加工的鲜药材,厂长指着褪色的"GMP认证"牌匾叹气:"烘干机24小时运转,仍赶不上原料涨价速度。"
暴涨之后谁在接盘?
进入秋冬旺季,汉中药材市场上演终极博弈,某天凌晨,载重30吨的冷链车从城东物流园呼啸而出,车里装着价值千万的精品党参,目的地是上海某期货交易所指定仓库。
药农老张的儿子在淘宝直播卖山茱萸,90后消费者追捧的"养生套餐"让传统药材焕发新生,但更多中小药商在这场资本游戏中沦为炮灰——据说南郑县有三家商铺因囤货资金链断裂,老板连夜消失。
尾声:秦岭深处的新棋局
2018年开春,汉中市政府大楼连夜灯火通明,农业局、药监局联合出台《中药材种植风险预警机制》,要求各产区上报种植面积时需附卫星遥感图,而千里之外的广州清平市场,"汉中特产"的标牌下,新一代药商正用手机APP查看实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