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里开了蒲公英,这玩意儿该怎么煎啊?"别看蒲公英满大街都是,真要把它熬成治病的汤药,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从采挖到入锅的全套讲究。
路边的野蒲公英能直接煎吗?
前些天我在小区遛弯,看见大妈们蹲着挖蒲公英,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们听说喝蒲公英水能降火,这里必须敲黑板:野生蒲公英虽然随处可见,但真要入药还得讲究"道地"二字。
老辈人常说"三月三,蒲公英赛仙丹",说的是农历三月正是采收的好时节,这时候的蒲公英叶片肥厚,药效最强,要是等到开花结籽,药性就大打折扣了,采回来的蒲公英要趁鲜处理,先把黄叶烂叶择干净,再用清水泡半小时,把泥沙和虫卵泡出来。
去年有个小伙子直接拿公园现摘的蒲公英煮水,结果闹肚子,为啥?现在城市绿化用的蒲公英很多都打过除草剂,而且汽车尾气、宠物粪便污染严重,直接煮着喝无异于饮毒,真想用新鲜蒲公英,建议去郊外找没污染的地块,或者干脆买药房的干品更稳妥。
铁锅还是砂锅?煎药器具大有讲究
记得我师父曾说过:"煎药如烹小鲜,器具不对全盘皆废。"蒲公英这种清热解毒的草药,最忌讳用金属器皿,铁锅容易和药物成分发生反应,不锈钢锅又会破坏挥发油成分。
我家祖传的陶土药罐子现在就派上用场了,没有药罐也不打紧,耐高温的玻璃壶或者搪瓷锅都能凑合,但千万别图省事用高压锅,那玩意儿猛火快煮,会把蒲公英的活性成分破坏得一干二净。
有次邻居王婶用电磁炉煎药,设定2小时自动保温,结果药汁熬得跟酱油似的,喝了反而上火,后来才明白,蒲公英这类清热药需要"武火急煎",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15分钟即可,久煎反而伤阴。
煎药前的神秘处理步骤
老药房的学徒都要先学"修药",蒲公英也不例外,晒干的蒲公英叶子脆,茎秆硬,直接丢锅里可不行,我习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让干枯的茎叶吸饱水分,这时候你会发现水面浮着细碎的绒毛,这些都是刺激喉咙的罪魁祸首,得用滤网仔细捞干净。
前阵子给表弟治痘痘,他嫌煎药麻烦非要打粉冲服,结果第二天嗓子肿得像含了个糖葫芦,蒲公英带细毛,打粉直接吃特别容易划伤咽喉黏膜,这就跟吃菠萝得蘸盐水是一个道理,煎煮过程其实就是个天然的"去毛刺"工序。
火候掌控的三大秘诀
煎中药讲究"先武后文",蒲公英更是如此,我见过有人全程小火慢炖,结果药汤绿得发黑,喝起来又苦又涩,正确做法是:凉水浸泡后的药材,用大火迅速煮沸,这时候你会看到汤面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花,这是蒲公英特有的胆汁酸成分。
去年给我妈调理更年期综合征,头煎用了砂锅武火,二煎改用文火慢熬,结果发现二煎的药汤明显比头煎浑浊,有效成分少了一半还多,现在我都只取头煎药液,二煎直接倒掉,不过如果是治疗乳腺炎这种急症,倒是可以把二煎浓縮后用来外敷消肿。
配伍禁忌与增效妙招
单用蒲公英当然能治病,但要想效果翻倍,还得会"拉帮结派",上个月隔壁陈姐咳嗽痰多,我让她在蒲公英里加3片生姜,立马就不咳了,生姜温中散寒,正好克制蒲公英的寒性,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
但要注意,蒲公英遇上忍冬藤就会失效,有年暑假我在药店坐诊,有个学生说要治湿疹,抓了蒲公英配金银花,我赶紧拦住他:金银花和蒲公英药性太寒,这么热的天再喝冰镇的,肠胃肯定要造反,果然他改用温水调蜂蜜后,湿疹就好得快了。
特殊人群的服用讲究
孕妇能不能喝蒲公英?这事我得说说我表妹的经历,她怀孕三个月时上火牙痛,婆婆给她煮了蒲公英水,结果当晚见红送急诊,医生说是寒凉药刺激子宫收缩,所以准妈妈们切记:孕期用蒲公英,必须配伍当归、白芍这些养血安胎的药材。
小孩子用蒲公英也有门道,上周邻居家娃积食发烧,家长直接喂浓缩蒲公英水,结果孩子吐得昏天黑地——儿童脾胃娇嫩,应该用蒲公英煮米油,就是把药汤和大米粥同煮,既能消食又不伤胃。
药渣的妙用别浪费
很多人煎完药就把药渣扔了,其实这可是宝贝,前年我脚踝扭伤,就是用煎过的蒲公英渣加点白酒捣烂外敷,三天就能下地走路,现在美容院流行的"蒲公英拓灸",就是用药渣热敷穴位,祛湿效果特别好。
不过要提醒的是,用过的药渣别往家里花盆倒,去年我把煎蒲公英的残渣埋在吊兰盆里,结果整盆花都蔫了,后来查资料才明白,蒲公英含有吡咯烷生物碱,对某些植物有毒。
写到这里,窗外飘来阵阵艾草香,想起师父常说的话:"草木皆有灵,关键在于你怎么和它们打交道。"这看似普通的蒲公英,煎好了是良药,用错了反成毒药,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落在哪里发芽,全看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