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一凉,后台总有人问:"手脚像冰块似的捂不热,晚上睡半天脚还是凉的,有没有啥好方子?"今天咱就唠唠这让人头疼的畏寒怕冷毛病,其实啊,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真藏着不少取暖妙招。
为啥你比别人怕冷? 咱们街坊常说"阳气足不畏寒",这话真不假,那些特别怕冷的朋友,八成是阳气不足,就像家里暖气不够旺,屋子角落总是冷飕飕的,现代人老坐着不动、熬夜伤身、爱吃冰饮,都在悄悄耗阳气,特别是女同志生理期失血多,更容易手脚冰凉。
暖身经典方子大公开 我特意找了省中医院退休的王老大夫,他给的方子经过上百人验证,基础方就四味药:黄芪30克补气当燃料,当归15克活血通经络,桂枝10克打通四肢末梢,生姜5片驱散寒气,这四味煮水当茶喝,早晚各一次,三天就能感觉指尖回暖。
有个快递小哥跟我反馈,以前冬天送件手僵得握不住车把,喝了两周这方子,现在能灵活掏钥匙了,不过要注意,高血压患者桂枝减量,孕妇去掉当归,具体还得找大夫把脉调整。
食补比药补更贴心 光吃药总觉得苦哈哈的,不如把温暖吃进肚子,羊肉萝卜汤就是冬日圣品,羊肉温补不燥,白萝卜通气防上火,加几粒花椒和枸杞,炖得奶白浓稠,连汤带肉吃完,浑身热乎两小时。
嫌麻烦的上班族,可以每天抓把核桃、红枣、桂圆泡热水,这些食材超市都能买到,早上泡一大杯,看着食材在开水里翻滚,就像把阳光装进了杯子,有位教数学的李老师跟我说,她坚持喝了一冬天,现在批作业时手指头都不僵了。
巧用穴位自带发热器 吃药喝茶之余,别忘了身体自带的取暖开关,每天搓热掌心劳宫穴,就像揣着个小暖炉,泡脚时重点揉涌泉穴,这个肾经的首穴被激活后,整个人从脚底板开始发热,还有个偷懒办法:看电视时用网球踩在脚底滚动,既能刺激穴位又能放松筋膜。
避坑指南划重点 市面上那些号称"一秒发热"的保健品,多半含西药成分,短期有效但伤阴,艾灸虽好,但得去正规馆子,自己乱灸容易烫出水泡,还有人听说吃辣椒驱寒,结果胃火过旺睡不着觉,这都要因人而异。
最后唠叨一句,如果穿再多都冷得打哆嗦,或者腰膝酸软得像泡在冰窟里,千万别硬扛,去年隔壁单元张阿姨就是拖着没看,结果查出甲减,及时调理才好转,咱们分享的这些土法子,适合日常保健,真有问题还是要找白大褂才靠谱。
这寒冷天里,愿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暖身法,要是觉得有用,记得转发给老寒腿的爸妈、痛经的闺蜜,毕竟温暖这事儿,分享才能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