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中药怎么越喝越胖啊?"闺蜜小雅捧着碗黑褐色的汤药愁眉苦脸,三个月前她因为月经不调开始喝中药,现在每天盯着体重秤唉声叹气,看着她鼓起腮帮子的模样,我突然想起去年自己喝中药调理肠胃的经历——明明顿顿喝苦汤,体重却像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
其实不止我们有这样的困惑,翻遍社交平台到处都是类似的提问:"喝中药真的会发胖吗?""为什么别人喝中药瘦了我却胖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和体重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丨中药不是肥宅快乐水,别急着甩锅 很多姑娘把中药当洪水猛兽,其实它就像你家厨房那口老铁锅——用对了是养生神器,用错了可能粘锅,中医师给我看过一张方子,上面茯苓健脾祛湿,荷叶升清降浊,这些本来就是减重界的隐藏高手,但要是遇上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医生可能会加几片生姜暖胃,这就跟奶茶里加珍珠似的,不知不觉热量就上去了。
我表姐去年喝祛痘中药时,大夫给她开了炒白术、陈皮这些燥湿的药材,结果她偷偷往里面加蜂蜜,半个月后哭着跟我说:"中药骗子!我喝白开水都胖三斤!"后来才知道,10克蜂蜜的热量约等于6个包子,这哪是喝药简直是喝糖水。
丨你的身体才是幕后操盘手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样"脾虚"的诊断,胖子和瘦子的药方可能天差地别,气虚体弱的人喝着补气血,痰湿体质的人喝着就像给水肿加油,我同事王哥就是典型例子,他喝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时,山楂、决明子帮他刮油,但天天宵夜加啤酒,三个月下来中药成了背锅侠。
更有意思的是药效滞后反应,我妈喝调理更年期的中药时,前两周体重稳如泰山,第三周突然轻了4斤,老中医解释说,有些方子要先疏通经络才能见效,就像通下水道总要先把堵塞物冲开。
丨警惕这些中药里的"热量刺客" 虽然大部分中药本身热量不高,但架不住有些药材自带"增肥buff",首当其冲的就是甘草,这味被称作"国老"的药材,既能调和药性也富含天然糖分,我试过单泡甘草茶,甜得让人想往里面加冰块,还有黄芪这味补气圣品,对气虚型肥胖确实有效,但剂量过大就像给轮胎打气——膨起来了。
最阴险的要数熟地黄,这玩意儿看着黑乎乎的,却是滋阴养血的温补剂,有次我感冒后医生开了含熟地的方子,喝完整个人像被裹在棉花被里,胃口好得能吞下一头牛。
丨这样喝中药,体重才不会坐过山车 想要中药调理不踩雷,记住这三个锦囊妙计:第一,抓药时盯着电子秤,现在很多中药房都能精准到克;第二,煮药别学炼金术士,超过2小时的熬煮会让某些成分变性;第三,建立中药日记,记录每天体重、饮食和排便情况,比美颜相机还能反映真实变化。
我邻居张姨就很有智慧,她喝补肾中药时每天雷打不动散步半小时,她说:"是药三分毒,动起来才能让它变成养分。"半年下来不仅肾虚好了,连爬楼梯都不喘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说了这么多,到底会不会胖?"答案藏在你的保温杯里——对症的中药就像量身定制的西装,不合身的才会勒出赘肉,下次端起褐色药汤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是调养还是瞎补?毕竟真正的健康,从来都不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