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菜市场买药材,发现干货摊位上挂着一捆树皮,老板神秘兮兮地说:"这是杜仲,专治腰酸腿疼!"我突然想起邻居王阿姨总说腰痛,不如买点试试?可这名字听着耳熟的中药,到底有啥来头呢?
从"丝棉树"到千年补药
在陕西汉中农村长大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管杜仲叫"丝棉树",这树剥开表皮后,内层像棉花似的白丝能拉出好几厘米长,过去穷苦人家拿它填枕头,后来中医发现这树皮泡酒喝,能让干重活的汉子腰杆子挺直了。
《神农本草经》里早有记载,杜仲位列"中品",意思是既能治病又不伤身,老中医常说:"人过四十腰如纸,杜仲护腰赛神医",现在药店里的杜仲都是趁鲜切块晒干的,好的杜仲皮断面有银白色胶丝,就像拉开的棉花糖。
现代人的隐形腰带
我同事老张常年开车,落下严重腰肌劳损,去年他听偏方用杜仲煮猪腰子汤,每天喝一碗,三个月下来居然能弯腰系鞋带了,其实古人早就发现杜仲的妙处——含独特的杜仲胶,就像给腰椎绑了隐形护腰。
北京协和医院做过实验:长期服用杜仲提取物的患者,骨密度提升明显,现在健身房教练也懂行,推荐久坐族用杜仲叶泡茶,说是比按摩仪还管用,不过要提醒一句,这玩意儿降血压,低血压的人可得悠着点喝。
厨房里的养生密码
别以为杜仲只能炖药,我们老家把它当食材吃,清明前后采的嫩芽焯水凉拌,脆生生带点回甘;母猪刚下崽时,奶奶总会抓把杜仲籽煮红糖水,说是下奶又补气血。
最经典的要数杜仲核桃煲猪脊骨,周末去菜市场买两斤新鲜猪筒骨,让老板剁成段,回家把30克杜仲、50克核桃和骨头一起炖两个小时,起锅前撒点枸杞,汤色琥珀透亮,这道菜在我们那坐月子的产妇必吃,现在年轻人熬夜加班后也流行喝这个。
真假杜仲辨分明
前几年电视曝光过染色杜仲,外皮黑得发亮,其实是硫磺熏过的次品,正宗的秦巴山区杜仲表面粗糙发灰,掰开能看到细密的"棉絮",要是买到发硬的劣质货,可以用黄酒喷湿后密封三天,就能恢复柔软药性。
有个简单鉴别法:真杜仲泡水会浮在水面,假的沉底,去年我妈在景区买的所谓"野生杜仲",泡水直接沉碗底,气得她直说再不信导游推销。
那些年错过的"杜"氏家族
除了杜仲,中药里还有几位姓杜的亲戚,杜衡长得像香菜,却是剧毒物;杜若开着紫花,古代用来香体,不过最实用的还是杜仲,从树皮到果实都能入药,最近科研发现杜仲籽油富含α-亚麻酸,被称作"植物脑黄金",婴幼儿辅食里常见它的身影。
上个月陪老爸体检,医生指着报告单说:"骨质疏松吃点杜仲胶囊吧",这才惊觉这味从小见到大的树皮,竟悄悄守护着几代人的骨骼健康,下次路过中药房,不妨抓把杜仲片闻闻那股特有的草木香,或许这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