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蟹配三味药,老中医私藏的秋季食补秘方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7 0
A⁺AA⁻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金九银十总能看到朋友圈晒蟹局,但要说吃蟹的门道,还得问问中药房的老师傅,前些天陪邻居王大夫去水产市场挑蟹,老爷子捏着青蟹的鳌钳嘀咕了句:"这膏满黄肥的小家伙,可是能入药的宝贝啊!"

蟹黄里的中药密码

在南京夫子庙的百年药铺柜台上,至今摆着个玻璃罐,里面泡着几只紫红的螃蟹,掌柜说这是用活蟹现杀后泡进米酒,专治产妇乳汁不通,原来《本草拾遗》早有记载:蟹壳煅灰能续筋接骨,蟹肉煮酒可散瘀通乳,去年我家表姐产后堵奶,就是用半碗蟹肉汤冲开路路通喝好的。

不过老中医总爱念叨"蟹为发物",倒不是吓唬人,就像给风寒感冒患者喝姜汤有效,但若是风热咳嗽就适得其反,记得有次朋友痛风发作还馋蟹,被刘医师拦下说:"你现在吃蟹就像往着火的油锅泼水,非得加栀子、车前草这些苦口良药才能灭火。"

蟹宴上的中药黄金搭档

上周参加蟹宴遇到位戴玉镯的阿姨,看她把蟹肉蘸着姜醋吃得欢实,兜里却揣着保和丸,一问才知道是苏州某老字号药师娘,教了个妙招:蒸蟹时在肚脐处放片陈皮,既能中和寒性,又能理气化痰,果然吃完两只大闸蟹,胃里没有往常那种坠胀感。

我们本地还有个土方子,专治小孩夜间哭闹,用蝉蜕裹着蟹腿肉烤焦研末,拌红糖水送服,去年楼下张奶奶家小孙子惊厥,就是吃了这个偏方好转的,不过现在儿科医生提醒,蟹肉蛋白易过敏,3岁以下娃还是要慎用。

蟹壳里藏着的救命丹方

在舟山渔村采风时,见识过渔民处理梭子蟹的绝活,他们把蟹壳晒干存着,遇上刀伤出血就直接碾碎敷伤口,当地卫生所的墙上还贴着祖传药方:蟹壳粉掺三七粉,专治跌打损伤,有个货车司机撞伤肋骨,外敷这个药粉半个月就能活动胳膊。

最神奇的当属"蟹甲散",把完整蟹壳洗净晾干,用砂锅焙成深褐色粉末,风湿科赵主任说这比钙片管用,他让骨质疏松的老太太每天冲着喝,连喝三个月骨密度明显提升,不过要选公蟹的硬壳,母蟹壳太软熬不出药效。

现代人该这样吃"药蟹"

现在超市里能买到真空包装的"中药蟹",每只蟹腮里都塞着当归、枸杞,其实真正的行家更讲究时节配伍,霜降后的母蟹适合配黄酒炖阿胶,冬至前的公蟹最适合做附子理中汤的引经药。

有次在杭州胡庆余堂看见新鲜事:坐诊的吴教授开完方子总要叮嘱一句"买蟹记住看腹白",他说青背白肚的清水蟹药性最纯,肚皮发黑的多半是淤泥塘养的,重金属超标不说,蟹黄里还带着腐毒。

那些年我们错付的蟹疗

十年前流行生腌蟹壮阳,结果急诊科收了不少食物中毒的病人,后来才知道《随息居饮食谱》早写着:蟹性极寒,须佐以紫苏、生姜,现在上海几家老字号改良的"温阳醉蟹",除了常规的花椒桂皮,还要加锁阳和巴戟天,据说吃完浑身暖洋洋却不上火。

最离谱的是网上流传的"蟹壳祛痘法",说是把蟹盖扣在痘痘上能消炎,皮肤科张医生哭笑不得地解释:蟹壳里的几丁质确实有修复作用,但要经过提纯制成医用敷料才行,直接贴生蟹壳怕是要感染海鲜病菌。

站在十月的微风里,看着水产市场码成小山的竹篓,突然想起王大夫临走前的嘱咐:"好蟹如良药,关键在炮制,你们年轻人爱吃的麻辣蒜香,在我们中医眼里都是暴殄天物啊!"或许明年开春,该约着老中医们组个药膳局,好好琢磨怎么让这横行将军发挥出千年医典里的最大功效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