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术是什么中药别名?揭秘这味药的历史与妙用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具术"这个说法在中医药领域里并不常见,倒是与之发音相近的"白术"(读作bái zhú)堪称中药材里的明星选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叫错名字的中药瑰宝,看看它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厨房到药房的千年蜕变 在浙江嵊州的深山老林里,有经验的药农会在立春前后背着竹篓进山,他们要找的不是普通杂草,而是刚刚冒头的苍术幼苗,这种带着淡淡香气的草本植物,经过九蒸九晒后就会变身我们熟悉的白术,古人称其为"山精",《神农本草经》里把它列为上品,说是"久服轻身延年",现在药店里卖的白术片,都是把这些晒干的根茎像切饼干一样切片制成的。

那些年被叫错的名字们 市面上确实存在"具术"这个称呼,不过大多是民间口误,就像有人把"蜈蚣"叫成"百足",把"茯苓"喊成"松薯"一样,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老药商告诉我们,确实有外地客商会把白术叫做"浙术"(因主产浙江),也有人按炮制方法称为"烘术",最有趣的当属云南地区的叫法,当地百姓管白术叫"云头术",因为炮制后的白术断面会泛起云雾状纹理。

藏在药柜里的养生密码 去年冬天我去拜访中医世家的陈老先生,他拿出个土陶罐,里面存着三十年的陈年白术,老人说这才是治虚寒腹泻的宝贝:"新白术燥湿,陈白术补气,就像新茶提神,老茶养胃。"果然,翻开《本草纲目》会发现李时珍专门记载:白术生用治风寒,炒用健脾,焦用止泻,现在超市里卖的八珍糕、四神汤包,里头都少不了这位"脾脏守护神"。

鉴别门道里的大学问 前些日子陪朋友去安国药材市场,摊主现场演示鉴别诀窍:真正的道地白术(也就是"于术")质地坚硬得像木头,断面有明显的"朱砂点"(油室)和"云头纹",闻起来有股特殊的甘甜味,泡水后水面会浮起细密的金色油珠,市场上常见的冒充品有茅苍术和朝鲜苍术,外行人很难分辨,所以买药时一定要选GMP认证的正规厂家。

现代人的养生新玩法 现在年轻人流行用白术自制面膜,其实早在《备急千金要方》就有记载:白术配白茯苓研粉敷面,能令面色悦泽,更有广东人家会用蜜渍白术当零食,既能缓解春季困倦,又能调理脾胃,不过要提醒的是,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就像湿热体质不适合吃红参一样。

厨房里的中药智慧 记得去年去杭州楼外楼吃饭,大厨偷偷教我一道秘制菜——白术炖仔鸡,选用三年生的于术,配上黄芪、枸杞,文火慢炖三小时,汤汁金黄透亮,鸡肉酥烂却不散架,这道古方改良菜既保留了药材的温补功效,又避免了药味过重的问题,难怪成了餐厅的招牌菜。

储存误区与使用禁忌 很多人以为中药材越陈越好,其实白术恰恰相反,当年采收的新货药效最佳,存放超过两年有效成分就会流失,正确保存方法是用蜂蜜拌匀后装在玻璃罐里,置于阴凉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白术不能和葱蒜同食,否则就像牛奶遇橘子会结块一样,会产生不良反应。

科技赋能传统中药 最近走访浙江大学中药实验室,发现研究人员正在用超声波提取白术中的多糖成分,通过指纹图谱技术,已经能精准控制不同炮制方法产生的化学变化,未来可能出现纳米级的白术提取物胶囊,让这味古老中药焕发新的生机。

小贴士:购买白术记住这三招

  1. 看颜色:优质品呈象牙白色,带细根痕
  2. 闻气味:有浓郁的甘草混合薄荷香
  3. 试质地: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平整光滑

从《伤寒论》里的白术汤到现代养生茶,这味被称作"具术"的中药见证了中华医药的千年传承,下次看到药店里的白术,可别再说错它的名字啦!毕竟在中医眼里,每个字都有讲究,就像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