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对那方面提不起兴趣,闺蜜说让我试试中药调理......"后台收到这条私信时,我特意翻了翻日历——这才刚开春,怎么就有人开始焦虑这事了?作为混迹中医圈八年的野生科普博主,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人羞羞的话题。
性冷淡到底是病还是矫情? 很多姑娘说起这事都支支吾吾,其实大可不必,医学上把持续存在的性欲抑制状态称为"性功能障碍",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正常,不过别急着往自己身上扣帽子,真正的性冷淡要满足三个条件:持续至少6个月、排除其他疾病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些偶尔没心情的夜晚,可能只是火锅吃太辣/工作压力大/追剧太入迷而已。
中药包治百病?别被神化了! 上周探访老字号药房时,坐堂老中医正在给病人开方子,当归、枸杞、肉苁蓉这些常见药材确实出现在不少"补肾壮阳"的方子里,但老师傅偷偷告诉我:"现在年轻人肾虚的少,肝郁的倒是一大片。"他指着墙上的经络图解释,长期熬夜导致的气血不畅,比单纯补肾更重要。
那些年我们试过的"偏方"
- 食补派:广东朋友推荐的花胶炖鸡汤,喝着像胶原蛋白面膜,坚持三个月钱包瘦了十斤,效果却像天气预报——局部有雨;
- 药浴党:某宝买的藏红花泡脚包,泡完脚丫子红得像卤猪蹄,第二天上班差点被保安拦下查健康码;
- 膏药贴:跟风买的穴位贴,半夜痒得直蹭床单,起来一看红了一片,活脱脱像个移动的芝麻烧饼。
真正有效的打开方式
- 辨证施治才是王道:同样是月经不调,有人需要温补,有人反而要清热,去年认识的瑜伽老师,看遍三甲医院最后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吃了半年优甲乐才找回状态;
- 心理疏导比吃药重要: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产后妈妈,抱着中药罐子哭诉老公只顾玩手机,后来夫妻俩做了三次心理咨询,现在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 生活方式革命:每天快走半小时、十一点前睡觉、周末去爬山,这些看似普通的改变,往往比苦药汤子管用得多。
重点来了!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如果出现这四种情况,建议放下手机立刻挂号: ① 生理期紊乱超过半年 ② 同房疼痛难忍 ③ 莫名情绪低落两周以上 ④ 伴侣关系出现严重裂痕 中药不是万金油,西医也不是洪水猛兽,上个月陪闺蜜做妇科检查,B超室门口排着的长队里,既有喝中药调理的小姐姐,也有来做激素六项检测的上班族。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代医书里根本没有"性冷淡"这个病名,倒是记载了不少"房中养生"的秘诀,与其纠结吃什么补药,不如学学古人的生活智慧——规律作息、饮食有节、心情舒畅,这才是最好的春药,毕竟,身体可比我们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