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汤里黑乎乎的小东西是什么?"上周去闺蜜家喝汤时,她五岁的儿子盯着砂锅直皱眉,我笑着舀起颗小果子:"这可是让你感冒都好得快的宝贝!"看着小家伙将信将疑的表情,突然想起十年前奶奶教我认识砂仁的样子。
这个在岭南地区家家户户灶台上常见的小东西,学名叫砂仁,却是中药房里的"万能配角",记得去年清明回潮,我总感觉胃口像被雨水泡发了似的胀得难受,邻居阿婆送来个青布包,里面裹着几十颗椭圆带刺的小果实:"用猪肚煲汤,连喝三天。"果然三碗汤下肚,整个人像梅雨天突然放了晴。
要说砂仁最神奇的本事,莫过于它那股独特的香气,剖开硬壳,立即飘出混合着樟脑和柑橘的清香,这股味道能瞬间打通任督二脉,老中医常说"芳香化湿",就像给闷热的厨房开空调,去年黄梅天我总犯恶心,外婆教我把砂仁捣碎装进香囊,挂在衣柜里竟真压住了霉味。
在广东人家的汤谱里,砂仁绝对是隐藏大佬,上周末跟着客家大厨学煲"春砂仁瘦肉汤",看着师傅把敲破外壳的砂仁塞进肉缝里,边缝边念叨:"这样药性才渗得进去。"炖够三小时的汤水清亮甘甜,喝完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松快了,现在我家冰箱常备着玻璃罐装的阳春砂,随抓几颗丢进排骨汤,比放鸡精自然鲜多。
不过要想用好这味药材,可得记住几个窍门,头次见人直接嚼砂仁壳,结果苦得直吐舌头——人家的精华全在里头的籽!正确打开方式是用刀背轻轻拍裂外壳,再用温水泡半小时,有次急性肠胃炎,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砂仁配木香,两味药熬出的琥珀色药汤,喝下去像给肠胃做了SPA。
市面上的砂仁分好几种,我最推荐广东阳春产的"春砂仁",前年去产地考察,发现真正的好砂仁要长在云雾缭绕的山坡上,果穗要选中秋后采收的,某宝上那些便宜到笑的"进口砂仁",十有八九是非洲砂仁,药效差远了,现在我家买砂仁专挑带霜的,表面那层白霜可是天然挥发油的标志。
最近迷上了用砂仁做零食,把砂仁粉掺进面团里烙葱油饼,香气能飘三条街,有次创新做成砂仁柠檬酱,酸甜交织的味道居然意外地搭,不过要提醒各位,这玩意儿虽好也不能贪嘴,孕妇和阴虚火旺的朋友要慎用,就像老话说的:"是药三分毒",咱们讲究的是适度食补。
上个月整理药箱时翻出本泛黄的《饮膳正要》,书页间还夹着爷爷当年的笔记,他工工整整写着:"砂仁,和胃醒脾之要药,佐姜则散寒,配陈皮则理气......"合上书页,厨房飘来正在熬的砂仁鲫鱼汤的香气,突然觉得这些古老智慧,就藏在烟火氤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