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州中药材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药商老李,每天清晨五点准时出现在摊位前,他总爱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布衫,腰间挂着放大镜和电子秤,见到相熟的药农就吆喝:"今天又逮着啥好货?"老李说的"好货",可不是普通的草根树皮,而是些让人听着直起鸡皮疙瘩的"虫家伙"。
这个号称"华佗故里"的中药之都,连虫子都带着股子药香,您可别小看这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在康美中药城的交易大厅里,它们可是能卖上黄金价的宝贝,去年冬天,老李光靠倒腾土鳖虫就换了辆新车,这故事在药商圈里传得比蝉蜕还快。
【土鳖虫:跌打损伤的"续骨将军"】 要说市场里最走量的虫药,土鳖虫绝对排前三,药农们都叫它"土元",这黑褐色带光泽的小甲壳虫,最喜欢躲在柴火堆里啃木头,老药商教人辨别时总说:"肚腹瘪的不要,翅膀残缺的不要,就要那种圆滚滚像铜钱的。"好的土鳖虫干品能卖到每公斤800多块,遇上跌打损伤的患者多,价格还得往上窜。
【蟋蟀:夜鸣声里的"定惊散"】 每到夏夜,亳州郊外的草丛里总有点点亮光在游移,那是药农们举着手电筒在捕蟋蟀,这种被城里人当宠物的小东西,晒干后可是治疗小儿惊风的良药,老辈人常说"促织鸣,药商盈",指的就是秋后蟋蟀交易的火爆场面,不过要入药的蟋蟀讲究可多了,头须完整的才合格,断腿缺须的只能喂鸡。
【蝉蜕:树上遗留的"金盔甲"】 要说最"佛系"的药材,当属知了猴褪下的壳,每年立夏过后,药市门口总有人举着粘杆收蝉蜕,这东西看着轻飘飘,却是疏散风热的妙药,老药商教人鉴别时总会捏一捏:"脆生生能掐断的是好货,要是发软黏手,准是掺了水。"今年雨水多,蝉蜕产量少,价格比去年涨了三成。
【僵蚕:白花花的"活体冰片"】 在中药材冷库区,总能看到些乳白色的条状物,那就是僵蚕,这玩意儿是活蚕感染白僵菌变的,看着瘆人却能祛风定惊,老李收僵蚕有个怪癖,非要对着日光灯照:"透亮如玉的才是上品,发黄发暗的准有问题。"去年有批广西货看着漂亮,结果泡水后全化了,害得好几个药商赔了夫人又折兵。
【蜈蚣:毒牙里的"祛风利剑"】 要说最霸气的虫药,非蜈蚣莫属,亳州市场上的蜈蚣分两个流派:湖北红头蜈蚣和浙江少棘蜈蚣,老药贩教人看牙印:"毒牙齐全带钩的才算数,要是断了节,药效就得打个对折。"这玩意价格年年涨,大条的能卖到两千多一斤,比黄金还金贵。
【水蛭:淤泥里的"活血专家"】 在冷冻区常年弥漫着股腥气,那是晒干的蚂蟥在作祟,别看这黑乎乎的东西瘆人,却是通血栓的圣药,老李收水蛭专挑"清水货",指着肚皮说:"发黄发浊的是脏塘出的,只有肚子透亮带墨绿的,才是好药材。"这两年心脑血管病人多,水蛭干品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
【斑蝥:身带剧毒的"攻癌猛将"】 在中药材市场B区角落,总有几个戴手套的商户在处理斑蝥,这身带黄黑条纹的小甲虫,可是治疗瘰疬肿瘤的狠角色,老药商说这玩意"闻着臭,用着毒",炮制时得用米炒去毒,现在野生斑蝥越来越少,人工养殖的又嫌药效不足,搞得价格像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
【九香虫:花椒味的"理气能手"】 每到深秋,总有人拿着竹竿敲皂角树,原来九香虫喜欢藏在树皮缝里,被震动就会装死掉落,这黑褐色带花纹的小虫,晒干后会散发出浓郁的花椒香,老李教人辨别时总要揉揉:"香气越冲越地道,要是闻着发闷,准是受潮发霉了。"这几年九香虫成了养生茶的新宠,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蜣螂:推粪球的"将军"】 别小看屎壳郎,这推粪球的家伙可是中药里的"将军",亳州药市把蜣螂叫做"推车虫",专治小儿积食,老药农传授经验:"要选个头匀称的,翅膀完整的,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只能当鱼饵。"不过现在都用益生菌代替了,倒是让这种丑萌的药材越来越稀罕。
【蜂房:带蜜汁的"天然药房"】 在中药材市场C区的货架上,总挂着些灰褐色的蜂窝,这可是集蜂蜡、蜂胶、蜂蛹于一体的全能药材,老李教人看蜂房有个诀窍:"孔洞均匀带蜜霜的才是好货,要是黑乎乎像煤渣,准是陈年旧货。"去年有批云南蜂房带着野蜂蜜,泡酒治风湿特别灵,转眼就被抢购一空。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混迹多年,老李总结出条铁律:收虫药就像找媳妇,得看出身、品相、脾气,现在药农们也越来越精,知道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