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症别慌!老中医教我这样调理,3个月症状全消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大夫,我这肚子天天闹腾,西医说没大毛病但就是治不好..."隔壁张阿姨捂着肚子进诊室时,我正跟着省中医院消化科王主任抄方,她脸色发黄,说话间总不自觉揉肚子,王主任搭脉三分钟就摇头:"典型的肝郁脾虚,这病急不得。"

原来张阿姨被肠易激综合症折磨了两年多,稍微吃点凉的就腹泻,紧张时腹痛难忍,西药吃了不少却只能暂时缓解,看着王主任开出的中药方,我突然想起上个月接诊的外卖小哥小李,两人症状竟惊人相似。

【藏在情绪里的肠胃危机】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像张阿姨这种"压力型腹泻"特别多见,中医认为肠道问题多与肝脾有关,就像琴弦绷太紧会断,长期焦虑抑郁会让肝脏"火气"过旺,直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有次我在社区义诊,遇到个高中生总说早上腹痛,细问才知道他每逢考试必发作,这明显是肝气犯脾的典型表现。

【千人千方的治疗密码】 跟诊三个月发现,同样诊断为肠易激,王主任开的药方却各不相同,50岁的刘叔常年应酬喝酒,舌苔厚腻,用的是葛根芩连汤加减;而办公室白领小林手脚冰凉,经常便溏,则需温补脾肾的附子理中汤,最特别的是位退休教师,总感觉腹胀气窜,王主任竟让他每天冲泡玫瑰花陈皮茶,说是要先疏肝解郁。

【厨房里藏着的调养秘籍】 张阿姨上周来复诊时容光焕发,她说按照医嘱把主食换成小米山药粥,每天喝两杯炒麦芽茶,连着吃了半个月蒸苹果,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其实是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记得王主任反复叮嘱:寒凉食物要忌口,牛奶豆浆别空腹喝,吃饭时要像尝蜂蜜一样细嚼慢咽。

【意想不到的生活细节】 有天清晨碰到张阿姨在小区倒走锻炼,她神秘地说这是王主任教的"运动疗法",原来适当倒步走能刺激足底涌泉穴,配合顺时针摩腹,比单纯吃药效果更好,还有个意外发现——张阿姨家换了红色餐盘后,食欲明显改善,王主任说鲜艳颜色能调节进食情绪。

【给急性子的特别提醒】 很多患者总问"中药多久见效",张阿姨刚开始也心急,王主任指着墙上的二十四节气图解释:这病是多年不良习惯造成的,调理就像煲老火汤,文火慢炖才入味,现在她每天记录排便情况,从最初的一天三次稀便,到最近成型的香蕉便,整整齐齐贴了半面墙。

看着诊室里越来越多康复者送来的锦旗,我才明白中医治病不只是开方抓药,就像王主任常说的:"治好肠易激不难,难的是让人学会和身体对话。"那些看似平常的饮食作息调整,才是真正阻断病症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