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双皮,陈皮茯苓皮的养生妙用,祛湿健脾效果翻倍!

一归堂 2025-05-01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南方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空气里都是黏糊糊的潮气,闺蜜小雅顶着两个黑眼圈来找我吐槽:"这鬼天气,天天感觉身体里灌了铅,肚子胀得像个气球,喝凉茶也没用!"我笑着从柜子里摸出个牛皮纸包递给她:"试试这个,比凉茶管用多了。"

纸包里装着两片深褐色的橘子皮和几块乳白色的茯苓皮,这可是我跟中医院老师傅学的祛湿妙方,别看这两样东西貌不惊人,却是药食同源的"黄金搭档",陈皮是晒足三年的新会柑皮,表面布满细密的油室,掰开时能闻到浓郁的柑橘香;茯苓皮则是茯苓削下的外层,摸着像海绵似的软乎,泡水后会泛起淡淡的胶质。

老祖宗的智慧:双皮祛湿的玄机

在岭南地区,老辈人都知道"湿气重喝双皮"的讲究,陈皮性温,能把淤积的湿气像扫帚一样清扫出去;茯苓味甘淡,像是给身体开了个排水闸,这俩搭配在一起,就像给脾胃装了台抽湿机,我奶奶以前总说:"一块陈皮一块苓,胜过人参补气血",虽然夸张了点,但祛湿效果确实看得见。

去年梅雨季,我跟着老药师学炮制双皮,新鲜橘皮要反复翻晒,直到摸着发脆才算合格,茯苓皮更娇贵,得用竹筛晾到七成干,太湿容易发霉,太干又失了药性,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机器烘干的,药效至少打对折,建议大家去老字号药房买手工制的。

现代人的通病:90%的疲劳都跟湿气有关

上周公司体检,十个同事里有八个被诊断"湿气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是不是白白腻腻的?早上起来眼皮肿得像核桃?这些都是湿气作怪的信号,我那个做程序员的表哥,天天熬夜喝冰可乐,肚子胀得衬衫扣子都系不上,喝了半个月双皮茶,居然瘦了三斤。

不过别以为只有胖子才有湿气,瘦子更危险,邻居王姐才90斤,但整天手脚冰凉,脸上冒油长痘,她坚持用双皮煮薏米粥,现在气色红润得像换了个人,中医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双皮就是专门克湿气的利器。

厨房里的药房:双皮的花样吃法

很多人以为中药都得苦兮兮地煎汤,其实双皮完全可以变着花样吃,我最推荐的早餐是双皮小米粥:抓两片陈皮、三块茯苓皮,和小米一起煮,煮到陈皮完全舒展,粥面浮起一层琥珀色的油花,这时候加勺红糖,香得能喝三大碗。

办公室一族可以试试双皮山楂饮,陈皮切丝,茯苓皮剪成小块,加上几片山楂,用保温杯焖半天,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喝完打个嗝都是带着柑橘香的,有次我带着这个茶去见客户,对方还以为我在喝什么高级花果茶。

最懒人的办法是直接泡水,把双皮放玻璃罐里,加冰糖腌渍两周,就成了自制陈皮糖,含在嘴里慢慢嚼,刚开始有点苦涩,但越嚼越甘甜,我闺女把这个当糖果吃,连着吃了半个月,胃口明显见好。

避开这些坑,双皮才能发挥功效

别看双皮温和,但讲究可不少,体质偏热的人(舌头红、爱长痘)最好搭配菊花;寒性体质(怕冷、手脚凉)就加两片生姜,有次我感冒咳嗽,老妈非要让我喝双皮汤,结果咳得更厉害——风寒时候这俩东西反而闭门留寇。

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慎用,儿童用量得减半,去年有个宝妈听信偏方,给一岁宝宝喂浓双皮水,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还有人把新鲜橘皮当陈皮用,差点食物中毒——新鲜橘皮含有挥发油,必须晒够年份才能入药。

老药师的私房秘籍:这样保存双皮不失效

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双皮要放在阴凉通风处,绝对不能密封,我爷爷以前用宣纸包好,挂在灶台旁的竹篓里,每天让饭菜的热气熏着,现在我家改用透气的棉布袋,里面放包干燥剂,隔段时间拿出来晒太阳,要是发现陈皮表面有白霜,别担心,那是析出的柑橘油,用湿布擦掉就行。

上个月整理药箱,翻出块五年的陈皮,摸起来薄如蝉翼,闻着像古书里的墨香,老师傅说这种陈皮已经成了"骨皮",泡水后能直立不倒,药效比普通陈皮强三倍,不过我建议普通人买两三年的就够了,太老的陈皮反而容易上火。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雅昨天发的消息:"你给的双皮茶真神了!喝了三天,终于不觉得浑身发沉,早上起来脸也不肿了。"看着窗外还在飘雨,我摸了摸抽屉里的双皮包,突然觉得这阴雨绵绵的日子,好像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