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吃中药真的有用吗?"作为研究中医药十多年的从业者,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件事,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在规范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确实能让很多肝炎患者少遭罪、恢复快,不过千万别盲目照搬方子,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这些经典方剂更多是给需要的人多一个参考思路。
病毒性肝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肝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传染、难治,其实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丁戊五种,甲肝乙肝大家熟悉,丙肝现在能彻底治愈,丁肝必须依附乙肝存在,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不管哪种类型,拖到慢性都可能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这时候再调理就难多了。
西医对付病毒有干扰素、核苷类药物,但副作用让人头疼,这时候中医的优势就出来了——保肝降酶、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特别是对付那些说不清哪不对但浑身难受的情况,中药往往有奇效,当然前提是找对医生,用对方子。
这些经典方剂为何能流传百年?
茵陈蒿汤(急性黄疸型肝炎救星) 组方:茵陈30g+栀子15g+大黄6g 这个千年古方堪称退黄高手,尤其对甲肝、戊肝引起的黄疸效果显著,去年接诊的小王,全身黄得像橘子,恶心吃不下饭,连着喝5天茵陈蒿汤,黄疸指数直降200多,秘诀就在茵陈利湿退黄,栀子清热泻火,大黄通便排毒,三味药把肝胆湿热从大小便赶出去。
注意:大黄用量很关键,腹泻者要减量,孕妇禁用,建议早晚各煎一次,饭后温服。
逍遥散加减(慢性肝炎万能调肝方) 基础方:柴胡9g+白芍15g+当归9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 这是很多肝病患者的常年必备方,特别适用于右胁胀痛、吃饭不香、情绪抑郁的肝郁脾虚型患者,张阿姨慢性乙肝十几年,坚持用逍遥散加丹参、黄芪,现在转氨酶一直保持正常,关键是脸色红润了,连更年期症状都减轻了。
灵活运用:口苦加黄芩,腹胀加木香,失眠加酸枣仁,建议每周喝5天停2天,连续服用不超过3个月。
鳖甲煎丸(肝硬化早期克星) 组方:鳖甲12g+桃仁9g+䗪虫6g+大黄3g+桂枝6g+阿胶10g(烊化) 这个方子专攻肝脾肿大、质地偏硬的情况,李师傅体检发现肝纤维化指标超标,坚持用鳖甲煎丸配合恩替卡韦,两年下来肝弹数值从12.5降到7.8,鳖甲软坚散结,䗪虫活血通络,配上阿胶补血,攻补兼施。
重要提醒:含破血药,胃溃疡患者慎用,月经期停药,需配合B超监测肝实质变化。
甘露消毒丹(湿热重者的救星) 组方:滑石15g+黄芩12g+茵陈20g+石菖蒲9g+川贝6g+木通6g 最适合舌苔黄腻、口苦口臭、疲惫乏力的湿热型肝炎,建筑工地的老赵,乙肝合并脂肪肝,用这个方子三个月,甘油三酯从8.6降到3.2,转氨酶恢复正常,滑石、黄芩清利湿热,茵陈退黄,石菖蒲醒脾开胃,组合起来就像给肝脏做了次大扫除。
使用贴士:脾胃虚寒者加干姜,便秘加大黄,酒精肝患者可加葛根。
一贯煎(肝阴虚火旺妙方) 组方:生地15g+枸杞12g+沙参10g+麦冬9g+当归9g+川楝子6g 特别适合那些眼睛干涩、五心烦热、半夜盗汗的肝炎患者,王老师乙肝病史二十年,长期吃抗病毒药导致肝肾阴虚,用一贯煎加五味子、丹参,三个月后肝区疼痛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生地滋阴,枸杞补肝,川楝子疏肝不伤阴,堪称养肝润燥的经典搭配。
特别提示:舌苔厚腻者慎用,可先健脾祛湿再进补,建议搭配维生素E增强抗氧化效果。
用好中药的三大黄金法则
-
辨证比辨病更重要 同样是转氨酶升高,有人是肝胆湿热,有人是脾虚湿困,用药方向完全相反,见过太多患者网上抄方吃出问题,切记要找专业中医师望闻问切。
-
中西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 抗病毒药不能随便停,中药也不是解毒茶,建议西药控制病毒复制,中药侧重保肝抗纤维化,定期复查肝功能、HBV-DNA、肝弹性成像。
-
饮食禁忌比吃药还关键 再好的方子也怕胡吃海喝,肝炎患者要远离酒类、腌制食品、油炸食物,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推荐多吃芹菜、冬瓜、薏米、山药,这些食材本身就有疏肝健脾的作用。
真实案例分享
去年接诊的刘女士,乙肝小三阳十年,转氨酶反复异常,用恩替卡韦期间配合中药治疗:早晨逍遥散加五味子、灵芝孢子粉,晚上茵陈蒿汤加减,特别嘱咐她每天用蒲公英、菊花、枸杞泡水喝,坚持半年,不仅病毒量检测不到,连困扰多年的月经不调都好了,现在定期来开膏方调理,整个人气色特别好。
最后唠叨一句:这些方剂都是经典名方,但具体用量必须因人而异,就像同样的食材,不同厨师做出来味道天差地别,建议大家到正规中医院肝病科就诊,把化验单、B超报告都带上,让医生全面评估,肝炎调理是场持久战,耐心比药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