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籽的图片长这样!老中医教你识货不踩坑(附高清细节图)

一归堂 2025-05-01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第一次见黄籽,以为是“小号枸杞”

前年去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帮亲戚挑中药,摊主随手抓起一把黄澄澄的小颗粒:“这叫黄籽,祛湿排毒比红豆薏米猛三倍!”我凑近看,这玩意儿个头比枸杞小,颜色金黄带点棕,表面还有层细毛,凑近闻有股淡淡的草药香,摊主看我一脸懵,直接掰开一颗:“瞅见没?里面是实心的,泡水后会裂开吐籽。”

当时拍了张图发朋友圈,结果评论区炸了:“这不是野菊花籽吗?”“该不会是染色的吧?”后来专门请教了省中医院的老药师,才搞明白黄籽的身世。


黄籽到底是啥?别被名字骗了

老师傅捏着颗黄籽跟我说:“这可不是菊花籽,正经名字叫‘黄芥子’,是白芥子的炮制品。”原来黄籽其实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经过炒制后颜色转黄,药典里正儿八经叫“黄芥子”。《本草纲目》里写着它能“利气豁痰,温中散寒”,专治痰多咳嗽、关节肿痛。

市面上容易混淆的有三种:

  1. 正品黄芥子:饱满圆润,直径约1mm,表皮有网状纹理
  2. 野菊花籽:更扁小,表面光滑无毛
  3. 染色赝品:颜色过于鲜艳,泡水会掉色

我特意拍了对比图发在买家群,结果群里卖中药材的大哥私信我:“小姑娘有点东西,现在某宝上90%的黄籽都是拿便宜货染色的。”


这样泡水喝,效果翻倍

去年梅雨季浑身沉重,老中医给我开了个方子:黄芥子+陈皮+茯苓煮水,抓药时我特意盯着药店伙计挑货,真黄籽泡水后会浮在水面,慢慢胀开露出白色胚芽,喝起来有点辛辣感,假的要么沉底,要么泡出染色汤。

现在我家常年备着黄籽,遇到这三个情况必用:

  • 熬夜后喉咙堵痰:黄籽+雪梨炖汤
  • 雨天关节酸疼:捣碎黄籽调白酒外敷
  • 火锅吃撑了:黄籽山楂茶消食

有次拍短视频展示黄籽泡发过程,有个中医药大学的学姐留言:“你这是正宗的甘肃产黄芥子,我们实验室做实验都用这个品种。”


避开这三个坑,别花冤枉钱

  1. 颜色陷阱:天然黄籽是淡土黄色,特别金黄的要警惕硫熏
  2. 气味辨别:真货有淡淡芥末味,刺鼻的可能掺了工业香料
  3. 价格参考:纯正黄芥子每斤不会低于80元,某多多上卖20块还包邮的绝对有问题

上个月帮邻居阿姨鉴定她买的“黄籽”,包装上印着“西藏特产”,结果拆开全是黑褐色小颗粒,泡水后水变浑浊,后来查物流信息,发货地居然是河南某个药材批发市场。


老祖宗留下的祛湿法宝

外婆活着时总说“千金藤,银苍术,不如一颗黄籽除病根”,她每年三伏天都会用黄籽配艾叶缝香囊,说是能防蚊驱虫,现在我把这些老法子教给小区广场舞大妈,她们居然组了个“养生局”,每天带着黄籽茶聚在亭子里聊天。

最近发现个新用法:把黄籽装进袜子里,放在衣柜角落,居然比樟脑丸还能防虫,上周收拾衣柜时翻出双去年的皮鞋,完全没有霉味,鞋柜里放的正是用纱布包的黄籽。


温馨提示:黄籽虽好,孕妇和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建议到正规药房购买,买的时候记得掐一颗尝尝——真货咬开是脆的,假货会发硬发涩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