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来袭别硬扛!这5种厨房里的天然暖宝宝比秋裤还管用

一归堂 2025-05-01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老张裹着羽绒服还在打哆嗦,小王保温杯里泡枸杞却还是手脚冰凉,其实咱们厨房里就藏着几味"祛寒高手",对付风寒可比秋裤贴心多了!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既能当菜又能入药的驱寒宝贝。

【生姜:厨房里的万能暖身符】 要说祛风散寒,生姜绝对是C位选手,小时候感冒喝的姜汤,其实就是中医里的"桂枝汤"简化版,这黄澄澄的根茎可不止是调料,它含有的姜辣素就像个小火炬,能把寒气从毛孔里逼出来,记得上次邻居王婶淋雨后浑身发冷,我让她切三片姜煮水,加勺红糖,趁热喝完就钻进被窝发汗,第二天活蹦乱跳地来谢我。

不过吃姜也有讲究,早上含片醋泡姜能升阳气,晚上吃多了可就容易上火,要是嫌姜茶辣嗓子,不妨试试腌嫩姜当零食,或者炒热盐装布袋里敷腰腿,这招对姨妈期腰痛特别管用。

【紫苏:烧烤摊上的养生担当】 前阵子夜市撸串发现个新大陆——烤五花肉居然配紫苏叶!这绿莹莹的叶子可不只是调味,人家正经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风寒感冒初期,摘几片新鲜紫苏叶煮水,那股子特殊的香气能直通鼻窍,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们办公室天天飘着紫苏柠檬茶的香味,配合熏醋,整个冬天都没人请病假。

最绝的是紫苏炖鱼,姜片葱段都不如它去腥效果好,不过要注意,气虚爱出汗的朋友少吃为妙,这玩意儿发汗功力比辣椒还猛。

【花椒:麻辣锅里的温阳高手】 川渝朋友冬天离不开的红油火锅,里面大有乾坤,别看花椒颗颗小巧,却是温中散寒的行家,上个月我妈风湿腿疼,我教她缝了个花椒棉布袋,微波炉叮1分钟当热敷包,连着用三天就不喊疼了,对了,漱口水里加几粒花椒煮开,专治牙龈遇冷酸痛。

但千万别学北方大妈把花椒当零嘴,30粒就能让人口干舌燥,虚火旺的兄弟建议改用青花椒,药性温和还能刮油。

【白芷:面膜里的隐形暖宝宝】 药店买的小白芷别光用来炖肉,这玩意可是古代版的暖宫贴,女同事小林每次痛经都偷偷泡白芷红枣茶,她说那种从小腹蔓延到全身的温暖感,比暖宝宝持久多了,更神奇的是用白芷粉掺蜂蜜做面膜,上周末试了次,第二天早起脸居然软乎乎的不僵了。

不过孕妇要离它远点,这白色小精灵活血能力一流,想外用的话,拿它泡酒擦关节炎倒是不错,就是味道像打翻的调料柜。

【陈皮:越陈越香的护嗓神器】 家里囤的橘子皮别扔!通风阴干就是理气化痰的陈皮,上个月带爸妈爬黄山,老爷子半路咳嗽不停,幸好我带了三年以上的老陈皮,撕成丝泡水,就着山风咕嘟咕嘟喝下去,没到山顶就止住了咳,现在每天用陈皮煮梨汤,整个秋天喉咙都没发过痒。

但要记住,鲜橘皮晒一年才算陈皮,刚摘的可没法直接入药,煮粥时放两片,既能去腻还能暖胃,比吃药舒服多了。

这些藏在锅碗瓢盆里的中药界"暖男"们,个个都是千年验证过的祛寒能手,不过再灵验的偏方也顶不住你大冷天露脚踝,空调直吹后脑勺,下次着凉别急着吞药片,去厨房转悠圈,说不定就能找到对症的"小太阳",当然要是烧到39度还不退,该看医生还是得去,咱这可是防寒未病的小锦囊~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