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前天隔壁工位的小王捂着胸口直喘气,说医院开的西药吃了三天都不见效,我突然想起老家舅舅以前总咳血,后来靠山里挖的草药调理好了,这才决定把压箱底的方子掏出来。
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咳喘的法子可多了,关键得对症,前阵子陪我妈看中医时,老先生指着脉象图说:"现在人咳嗽十有八九是肺热夹着痰湿,就像闷住的火炉子,光清热不行还得化痰",这话倒是点醒了我,原来那些年熬的梨汤里加川贝母是有讲究的。
要说最温和的止咳药,首推苦杏仁,别听名字苦,其实是香脆的坚果味,去年我在东北出差,当地老太太教我把生杏仁碾碎,混着蜂蜜腌半天,咳嗽含两粒特别管用,不过要当心苦杏仁苷有毒,每天最多吃10颗,最好买药店炮制过的苦杏仁更安全。
说到润喉界扛把子的,当属罗汉果,广西的朋友上次寄了整个箱子,我天天掰碎泡茶,这果子神奇得很,嗓子哑得像砂纸的时候,喝两口马上能开演唱会,不过它性凉,手脚冰凉的姐妹建议加点红枣中和,像我同事就喜欢配枸杞煮成养生茶。
最近发现个宝藏——鲜百合炖枇杷膏,上周末去药材市场,老板现场演示:把兰州百合撕成小片,跟枇杷叶一起文火慢熬,那锅盖掀开的瞬间,整个市场的大爷大妈都凑过来看,熬好的膏装进玻璃罐,每天早晚一勺,比糖浆好喝多了,特别适合熬夜后干咳到睡不着的情况。
广东人家必备的陈皮可不只是调料,上个月感冒后遗症总感觉喉咙卡着痰,外婆让我用新会陈皮煮水,加几颗冰糖,没想到喝了三天,那种黏糊糊的感觉真就消失了,不过要认准三年以上的陈皮,年份不够的反而容易上火。
最让我惊喜的是旋覆花代茶饮,公司楼下中药房的老师傅教的:每次抓10克旋覆花,开水焖泡当茶喝,刚开始觉得味道像青草混着菊花,连喝两天突然发现爬楼梯不喘了,查资料才知道这花专治痰多壅肺型的咳喘,特别适合抽烟多年的老烟枪。
当然这些偏方也不是万能灵药,上周邻居张姐风寒咳嗽,硬是喝罗汉果茶越喝越严重,后来还是我去社区医院开的麻黄汤剂才压下去,所以大家切记:如果发烧超过38.5度,或者咳嗽带血丝,千万别自己瞎折腾,赶紧去医院拍CT才是正经事。
最后说个祖传小窍门:不管用哪种药材,记得放几粒花椒或者桂圆肉调和药性,就像炒菜放葱姜去腥一样,这些温热的食材能中和寒凉药材的副作用,我家熬止咳汤从来都是药材+食材各占一半,这样既能治病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