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肚子里的蛔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肚子疼、磨牙、吃再多也不长肉,老一辈常说"肚里有虫",其实指的就是肠道寄生虫问题,现在市面上驱虫药五花八门,但很多家长还是更信赖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驱虫方,今天就给大家盘点几种能杀蛔虫的中药,都是药食同源的好物,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
使君子——儿童驱虫首选 这味药在南方特别有名,很多80后小时候都吃过炒使君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治小儿蛔虫,《本草纲目》里明确写着"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把使君子肉埋在米饭里蒸熟,吃起来甜甜的像花生,连着壳一起嚼还能促进消化,不过要注意新鲜使君子才有药效,发霉变质的千万别吃,成人用量每天不超过20粒,小孩要减半。
苦楝皮——千年驱虫良方 在《蜀本草》里就记载过用苦楝树皮煮水驱虫的方法,这树皮看着丑丑的,却是蛔虫的克星,以前农村常用新鲜苦楝皮熬水,清晨空腹喝下,中午就能看到虫子随大便排出,不过这味药性寒,体虚胃寒的人要慎用,现在药店卖的大多是经过炮制的干品,用时需先煎30分钟去毒。
槟榔——消积杀虫双效合一 海南人嚼的槟榔其实是未成熟果,而入药的是成熟槟榔,李时珍说它能"治泻痢后重,心腹虫痛",最妙的是用槟榔炖猪肉,肥而不腻还打虫,广东地区至今还有这道食疗方,不过槟榔含有轻微毒性,长期嚼食上瘾,但按医嘱短期服用驱虫很安全。
南瓜子——零食界的驱虫高手 没想到吧?咱们嗑的南瓜子也是驱虫良药!《中药大辞典》记载南瓜子对绦虫、蛔虫都有效果,最佳吃法是生嚼200颗左右,或者晒干磨粉冲水,去年邻居家孩子不肯吃药片,就是用焦糖南瓜子哄着吃下去的,三天后果然排出好多虫子。
雷丸——隐形杀手的秘密武器 这味药最神奇,研成粉末后虫子吃了就像被麻醉,自己排出来都不知道是不是药起作用了,古时候走方郎中都用雷丸粉装胶囊,配上朱砂外衣,骗小孩子说是"仙丹",不过现在药店少见,多是中医师开方时才会用到。
这些中药虽然好,但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 剂量要严格把控,特别是给孩子用,宁可少勿多
- 最好配合乌梅、花椒等辅料,既能增强药效又能护胃
- 服药期间少吃油腻,多吃粗纤维食物帮助排毒
-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要避开雷丸、苦楝皮等猛药
- 症状严重时别硬扛,该去医院还是要去
现在有些中成药把这几味药科学配比,像"乌梅安蛔丸"就结合了乌梅的酸性收敛和黄连的杀菌作用,不过最推荐的还是经典方剂"化虫丸",使君子、鹤虱、槟榔三味主药,再根据体质加减药材,特别适合反复发作的顽固病例。
最近研究发现,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能破坏虫体细胞膜,比西药更安全,像使君子中的葫芦巴碱,苦楝皮里的川楝素,都是现代医学验证过的驱虫成分,不过老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驱虫后记得喝点小米粥养胃,适当补充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
最后提醒各位,发现孩子指甲有白点、眼周有斑、睡觉磨牙这些迹象,别急着买药,先去医院做粪便检测确认虫型,再对症用药才最稳妥,毕竟这些中药虽好,也不是人人都适用,科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