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话一点不假,最近气温骤降,后台总有人问:冬天总感觉手脚冰凉、容易感冒、嗓子干痒怎么办?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应对法子了,今天把压箱底的冬季养生方子掏出来,都是三甲医院中医科朋友偷偷告诉我的实用招数。
【第一碗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这可不是普通火锅汤底,而是医圣张仲景留下的千年暖身方,上周邻居王姐来找我,说她每天穿得像粽子还是冷得打哆嗦,我赶紧把这个方子教给她,做法简单得很: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加水炖煮两小时,重点来了,一定要连汤带肉吃完,特别是深色的汤要喝干净。
有次我在药房抓药,老药师神秘兮兮地说:"姑娘,这个方子加点料更好。"原来加10颗枸杞能滋阴,放5颗红枣更补血,不过要注意,高血压的朋友少放盐,上火体质的人别吃太勤。
【第二杯茶:罗汉果陈皮饮】 北方暖气房里待久了,喉咙干得像沙漠?试试这个润喉妙方,罗汉果掰碎四分之一个,加3克陈皮,沸水焖泡十分钟,头两天我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喝了三天就舒服多了,关键是要用广西产的罗汉果,那种椭圆胖墩墩的才够甜润。
有位快递小哥跟我吐槽说天天吼着收件,喉咙总是哑,我教他加两片新鲜柠檬,现在他说送货时嗓子都清亮了,不过胃酸过多的朋友要少喝,毕竟陈皮有点刺激。
【第三罐膏:川贝雪梨膏】 咳嗽起来肺都要咳出来的滋味,谁懂啊?去年整个办公室都在咳嗦,我翻出奶奶留下的陶罐开始熬膏,正宗做法要用当季雪梨,削皮去核切块,加川贝粉3克、冰糖50克,隔水炖四小时,熬到筷子沾起来能拉丝的程度,装瓶冷藏。
记得年前给楼下开超市的刘叔送过一瓶,他常年抽烟咳嗽,现在见我就夸这黑稠稠的膏真管用,不过要提醒大家,熬膏必须用砂锅,铁锅会发涩,早晚各一勺,冲温水喝最见效。
【第四泡脚包:艾叶花椒包】 脚冷全身凉,这是我妈念叨了几十年的老话,今年我改良了泡脚方:艾叶50克、花椒15克、桂枝30克,纱布包好煮十分钟,有次拍短视频忘穿秋裤,冻得直打颤,泡完脚半小时浑身就热乎了。
特别要说给年轻姑娘听,生理期前三天泡这个,肚子疼能缓解大半,但千万别贪烫,40度左右最合适,糖尿病人要测测水温防止烫伤,泡完擦干马上穿袜子,别着凉了。
【第五敷肚脐:吴茱萸粉】 这个秘方来自省中医院退休院长,吴茱萸磨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肚脐,第二天揭掉,上礼拜我表弟拉肚子,试了这个法子,当天就止住了,不过皮肤敏感的人要先小面积试用,要是发红发痒就得停。
老话说"冬藏精气",这些方子贵在坚持,就像我家楼下列位80岁的赵奶奶,二十年雷打不动喝姜枣茶,现在耳不聋眼不花,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要是吃了不舒服,赶紧找大夫看看,把这些古法用对了,这个冬天保管你从里到外暖烘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