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丝瓜,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夏天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无论是清炒还是煮汤,都清爽可口,但你知道吗?丝瓜在中药里也是个"宝藏",从藤蔓到果实,甚至种子、瓜络,都能入药,今天就带大家聊聊这个藏在菜市场里的"中药高手"。
菜市场里的中药铺子
每次去菜市场买丝瓜,总能看到老人们挑挑拣拣,专找那种表皮带点暗纹、手感稍硬的老丝瓜。"嫩的炒菜,老的入药",这是街坊们口口相传的智慧,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把老丝瓜晒在院子里,金灿灿的瓜络像蜂窝煤一样,当时只觉得好玩,现在才明白这竟是中医眼里的"万能抹布"。
丝瓜浑身都是宝
-
丝瓜络:这个被很多人当刷碗工具的"废料",其实是活血通络的良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胸胁胀痛,特别是哺乳期乳腺不通时,抓一把丝瓜络煮水喝,比按摩还管用,去年隔壁王婶堵奶发烧,就是用这个偏方搞定的。
-
丝瓜子:那些黑溜溜的小籽可别浪费,它们能利水除热,对水肿、脚气特别有效,老家有个土方子,用丝瓜子研碎冲水,专治久坐族的下肢浮肿,不过要提醒一句,孕妇可碰不得这玩意儿。
-
丝瓜叶:夏天被蚊子咬了包,随手摘片丝瓜叶搓出水汁涂上,立马止痒消肿,以前在农村,这可比花露水管用多了。
-
丝瓜根:这个最不起眼的部位才是止咳高手,感冒咳嗽时,挖段鲜根煮水,加冰糖调味,喝两次就能缓解喉咙痒,我去年流感就是靠这个偏方扛过来的。
厨房里的中药方
别看丝瓜普通,搭配得当能治大病,我认识的一位老中医,就爱用丝瓜配鸡蛋,他说:"丝瓜清热解毒,鸡蛋滋阴润燥,两者简直是黄金搭档。"具体做法也简单:嫩丝瓜切块,鸡蛋打散,先炒丝瓜再加蛋液,出锅前撒点葱花,这道家常菜既能当饭吃,又能缓解夏季暑热引起的心烦口渴。
还有个偏方特别适合坐办公室的朋友:丝瓜藤+冬瓜皮煮水,做法是取30克晒干的丝瓜藤,加上冬瓜皮一起煮沸,这个方子专治久坐导致的下肢水肿,我同事小刘每天喝两杯,半个月腿就不肿了,不过要注意,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喝,加点生姜中和就行。
这些禁忌要记牢
虽然丝瓜好处多,但也不是人人适合,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特别是霜打过的丝瓜更寒凉,我邻居张叔就是贪吃凉拌丝瓜,结果闹肚子进了医院,还有,丝瓜不能和白萝卜同吃,两者都是下气食物,肠胃弱的人容易腹泻。
最需要注意的是,正在吃降压药的人要慎用丝瓜子,去年新闻就报道过,有人用丝瓜子泡酒导致血压骤降,所以中药虽好,也要对症才安全。
会挑会存才有用
想买到好的药用丝瓜,记住这三个窍门:看纹路选深的,摸表皮要硬实,掂重量越沉越好,老丝瓜要买那种表皮发黄、手感轻的,这种才是晒干入药的好材料,要是买嫩丝瓜做菜,一定要选两头硬、中间软的,这种口感最清甜。
保存也有讲究,新鲜丝瓜别放冰箱,用报纸裹住放阴凉处,能存一周不坏,老丝瓜要晒透晾干,装进密封袋防虫蛀,我婆婆还发明了个土办法:把老丝瓜挂在通风处,下面放个接露水的盆,说是这样收集的"丝瓜露"能明目,不过我倒是没试过。
古今智慧大碰撞
现代人总以为中药就是煎汤药,其实丝瓜的用法可多了,我见过美容院用丝瓜水做面膜,说是能抗过敏;瑜伽馆拿丝瓜络当按摩工具,促进淋巴循环;连奶茶店都推出"丝瓜百合饮",号称秋季润燥神器,不过要说最绝的,还是我老家把丝瓜霜(丝瓜烧存性)研成粉,治烫伤比烫伤膏还管用。
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这个天天见的蔬菜,在中医眼里居然是味"全能药",下次买丝瓜,可别再当普通蔬菜了,说不定你正需要的那个"药引子",就藏在你家的菜篮子里呢!大家有没有用过丝瓜治病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