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照镜子吓一跳,眼圈发青嘴唇白,爬三层楼就喘成狗,头发一把把地掉......闺蜜说我看起来像棵蔫了吧唧的青菜,去看中医才知道,原来我这情况就是典型的"气血亏虚+身体缺水"!老大夫边写药方边说:"小姑娘,光喝奶茶可补不了气血啊!"
今天就把我学到的养生干货分享给大家,咱们普通人虽然不懂经络穴位,但只要记住这三个关键点:补气、补血、补水,就能用简单的方法把自己养得红润有元气。
【第一部分:气足才能精神爽】 中医说的"气"可不是呼吸的气,简单来说就是支撑身体的"能量电池",气虚的人就像手机只剩1%电量,动不动就累得不行,说话有气无力,稍微活动就冒虚汗。
我同事小王就是典型例子,每天端着保温杯泡枸杞,结果越喝越虚,老中医给他开了经典的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这三味药像充电宝一样给身体补能量,特别是生黄芪,堪称补气界的扛把子,煮汤时放几片,喝一周就能感觉走路带风。
不过别急着去抓药,厨房里就藏着宝贝,山药排骨汤就是隐形补气丸,每周喝两次,比吃保健品管用,记得选铁棍山药,切段和排骨一起炖到奶白色,喝汤吃肉,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爬楼梯不喘了。
【第二部分:血足才能面色红】 血虚的人最大的烦恼就是"黄脸婆"附体,我表姐生孩子后脸色蜡黄,月经量少得像滴灌,老中医给她开了四物汤加减方,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这四个老搭档,简直是女性之友,喝上半个月,指甲上的月牙都长出来了。
说到补血,不得不提"妇科圣药"阿胶,但现在市面上假货多,我更推荐自制阿胶糕,东阿阿胶打成粉,加核桃、红枣、黑芝麻、冰糖,隔水蒸成膏方,每天切两块当零食,比吃糖果健康百倍,注意哦,脾胃虚的人要搭配陈皮一起吃,不然容易腻胃。
特别提醒:补血期间少吃萝卜、空心菜这些耗气的食物,否则一边补一边漏,等于白忙活,我血虚那会儿天天喝五红汤(红豆、红皮花生、红枣、红糖、枸杞),喝到同事都说我浑身散发着甜腥味,不过效果真明显,手脚再也不当"冰美人"了。
【第三部分:水润才能不干燥】 很多人以为补水就是多喝水,其实中医里的"水液代谢"讲究多了,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常年口干舌燥,喝水也不解渴,老中医说她是"脾虚运化失常",开了五苓散加减方,茯苓、泽泻、桂枝这几味药,就像身体里的抽水机,该排的排,该留的留。
其实日常食补更有效,冬瓜薏米汤就是天然利尿剂,还能祛湿气,做法超简单:冬瓜连皮切块,加炒过的薏米,用电饭煲煮成汤,喝两三天就能感觉小便通畅了,重点要说炒薏米——生的薏米寒性重,炒过之后更温和,还能激发健脾功效。
特别推荐糯米粥,这可是古代穷人的"口服液",江米熬出米油,早晚喝一碗,既能补中益气又能生津,我奶奶以前总说"贴秋膘不如喝米汤",现在明白这里面大有学问,注意糯米不好消化,胃酸多的人要少吃。
【终极组合拳:三位一体调养法】 单补一方面军毕竟力量单薄,聪明的做法是三者配合,我整理了个28天调理计划:
- 早上:红枣桂圆小米粥(补血)+ 黄芪党参泡水(补气)
- 中午: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温阳)
- 下午:茯苓饼当零食(利水渗湿)
- 晚上:泡脚时用艾叶+红花(活血行气)
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这些变化: ① 起床不再困难户 ② 指甲小月牙重新出现 ③ 上厕所变得规律 ④ 皮肤不干也不油 ⑤ 例假颜色转红不痛经
最后划重点:所有药膳方都要根据体质调整,好比同样补气,湿热重的人适合太子参,寒性体质要用红参,建议先找靠谱中医把脉,再针对性调理,毕竟养生不是吃仙丹,慢慢调养才是王道。
大家有没有试过特别有效的养生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说不定你的妙招正是别人需要的!觉得有用的话点个收藏,下次找不到就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