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驱虫中药配方,比杀虫剂更安全有效!

一归堂 2025-05-01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总听邻居王婶抱怨家里娃肚子里有虫,夜里磨牙还拉肚子,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寄生虫早有妙招,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山野间的天然驱虫密码。

要说驱虫,古人可不像现在见虫就吃打虫药,中医讲究"以气治气",就像田里长了杂草不用除草剂,反而种上油菜花压制它,咱们肠胃里的寄生虫怕的不是化学毒药,而是能改变肠道环境的天然药材。

记得小时候外婆常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不起眼的野菜其实是驱虫高手,春天采一把煮水喝,能把肠道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过真正专业的还得数使君子,这味药名字就透着股仙气——传说古时候有位名叫使君的小孩吃了这果子治好了虫积,后来医家就把这味药叫使君子了。

前年表姐家孩子反复肚子疼,西医说是蛔虫感染,我让她试试药房配的使君子粉,掺在蜂蜜里早晚各一勺,才三天功夫,孩子拉出几条细细的虫子,从此再也不喊肚痛,不过使君子虽好也不能贪多,成人一天最多20颗,小孩得减半,炒熟了效果更佳。

说到驱虫双剑客,槟榔必须拥有姓名,海南的老阿婆嚼槟榔不是嗜好,是祖传的驱虫偏方,新鲜槟榔切片晒干,大人嚼3-5片,小孩子含1-2片,那股辛香能把肠道里的钩虫、绦虫都逼出来,不过要注意别空腹吃,最好配上焦米粥护胃。

最让我服气的还是南瓜子,去年邻居张叔钓鱼挖到野生南瓜,发现里头结的籽特别饱满,他按老辈人说的法子,每天抓两把嗑着吃,连吃半个月,多年便溏的老毛病居然好了,后来查资料才明白,南瓜子仁含有葫芦素,能让寄生虫失去吸附能力,自己乖乖排出体外。

这些年来我发现个规律:城里人爱买进口驱虫药,乡下老太太们倒会把石榴皮晒干了存着,霜降后的酸石榴皮最是厉害,文火炒焦研成末,拌红糖水送服,专治小儿蛲虫,不过现在超市买的石榴都是甜的,得去农家收那种青皮涩石榴才行。

老一辈传下来的驱虫方子都有讲究时辰,比如苦楝皮驱蛔虫就得趁清晨空腹喝,借阳气上升之力把虫赶出体外,要是配上雷丸就更妙了,这两样药得像跳探戈似的错开时间吃,雷丸饭前苦楝皮饭后,不然药性相冲白忙活。

现在药店里卖的鹧鸪菜你可能不认识,其实就是海边石沼里长的海藻,这东西看着黑不溜秋,却是治疗小儿疳积的圣药,我们闽南人家都会备着,孩子积食腹胀时就煮碗鹧鸪菜汤,加点花生油提香,连喝三天准见效。

别看这些药材不起眼,组合起来威力可不小,明代儿科大家万密斋创的布袋丸,就是用使君子、芜荑、槟榔三味药打粉,加雄猪肉汁搓成丸子,这方子绝在用肉香掩盖药苦,小孩当糖豆吃,不知不觉就把虫打了。

现代人图省事,其实自制驱虫茶很简单,抓把花椒加绿茶煮五分钟,待水温后连喝三天,花椒的麻劲能麻痹虫体,绿茶的鞣酸收敛肠道,两者搭配比单独吃药管用,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喝,免得嘴上起泡。

最后提醒一句,中药驱虫讲究循序渐进,不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胜在调理体质,就像清理鱼塘不能光撒药,还得放养些鲢鱼吃藻类,服药期间多吃山药小米粥,适当吃点山楂麦芽,帮助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