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朋友说"感觉自己脾胃不好",吃饭没胃口、老是胀气、脸色发黄......其实这些都是脾胃在拉警报!作为研究中医养生多年的博主,今天给大家整理出真正能健胃健脾的5味中药,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藏,看完记得收藏!
茯苓——脾胃的"清道夫" 这味长得像土豆片的中药可不简单!《本草纲目》里说它"补五脏六腑,尤善利水渗湿",现在人天天坐着办公,奶茶咖啡不断,体内湿气重得像梅雨天,这时候茯苓就像个勤快的小管家,帮着把多余水分排出去,还能顺便给脾胃做大扫除。
推荐吃法:打成粉每天冲水喝,或者炖汤时放几片,注意别买硫磺熏过的,选断面发白带松纹的才是好货。
白术——脾虚星人的救星 要是经常拉肚子、手脚冰凉、说话有气无力,八成是脾虚找上门了,白术就像给脾胃装了个暖气片,《神农本草经》记载它能"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翻译成人话就是暖胃驱寒、增强消化力。
特别提醒:炒白术更适合日常调理,生的多用于治病,熬粥时丢几颗进去,连着喝一周,你会发现上厕所终于不用"奋战半小时"了。
陈皮——厨房里的养胃高手 别小看橘子皮晒干的东西,这可是宋代就开始用的理气良药!广东人煲汤必放的秘诀就在于此,如果你吃完饭总感觉堵得慌,肚子鼓得像气球,陈皮能让你的肠胃跳起"广场舞",帮助气往下走。
实用贴士:三年以上的陈皮效果最佳,掰碎泡茶就行,记住别用新鲜橘皮,那东西容易上火!
砂仁——口气清新喷雾不如它 明明按时刷牙,嘴巴还是总有异味?可能是胃气上逆在作怪,砂仁就像个天然芳香剂,不仅能唤醒沉睡的脾胃,还能顺气化湿,特别适合吃完火锅烧烤后,来杯砂仁茶解腻。
辨别窍门:挑个头饱满、摇起来沙沙响的,香味越浓越地道,直接含嘴里慢慢嚼,效果立竿见影。
山楂——被误会的消食高手 很多人以为山楂只消肉食积滞,其实它搭配不同药物能应对各种消化不良,比如配上麦芽专治米面吃撑,配莱菔子化解生气吃饭导致的腹胀,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毕竟人家叫"山里红"不是白叫的。
私房秘方:焦山楂效果更好,自己拿锅炒到表面焦黑就行,煮水喝特别适合过年大鱼大肉后刮油。
日常调理小技巧:
- 早晨空腹嚼3颗红枣(去核),补血又护胃
- 晚饭后散步时揉腹,左手心贴肚脐右转36圈
- 每周喝两次四神汤(茯苓+芡实+莲子+山药)
- 戒掉冰饮!实在想喝加姜片煮开再喝
最后划重点:这些中药虽好,但要根据体质搭配使用,好比感冒分冷热,脾胃问题也有阴虚阳虚之分,建议先找中医师把脉,别自己乱吃药,平时保持好心情,毕竟"忧思伤脾"不是吓唬人的!
记住了吗?养脾胃就像存钱,年轻时多存点"正气",老了才不会被各种毛病缠上,觉得有用别忘了点个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