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药箱时翻出几包陈年中药材,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用褐色纸包着的草根树皮给我熬水喝,如今细细研究才发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古董"竟是暗藏玄机的养生高手!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中药柜里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原来它们才是守护全家健康的全能选手。
【枸杞子:明目养颜的零食担当】 说起中药界的网红,枸杞必须拥有姓名,这个在保温杯里泡开的小红果,可是正儿八经的药典收录药材,别小看这粒粒饱满的小家伙,《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现在办公室一族长时间盯电脑,每天抓一把枸杞配菊花泡茶,酸涩的口感里带着甘甜,喝两周就能感觉眼睛没那么干涩了。
不过真正懂行的都知道,枸杞的最佳搭档是黄芪,两者按2:1比例煮水,就是经典的"元气茶",上周邻居王姐脸色蜡黄来看我,每天喝这个茶外加嚼几颗枸杞,半个月下来气色红润得像换了层皮,但要注意正在感冒发烧或者湿气重的朋友,暂时让枸杞歇歇班哦。
【金银花:消炎降火的灭火队长】 夏天药箱里总躺着的金银花,可是清热解毒的高手,记得去年公司聚餐后全员上火,我翻出抽屉里的金银花配上胖大海,每人泡上一大壶,没想到第二天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消停了,连前台小妹的痘痘都瘪下去大半。
这黄白相间的姐妹花最擅长对付咽喉肿痛,抓一把用沸水冲泡,看着花朵在水里翻滚绽放,淡淡的药香混着清甜,比饮料健康多了,不过体质虚寒的朋友要悠着点,毕竟太凉性的东西吃多了会肚子疼,我家娃每次喉咙痒,我都给他煮金银花露,加勺蜂蜜哄着喝,比吃药片乖多了。
【当归:妇科圣手的百变精灵】 要说中药里的百搭女王,当归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个带着浓郁香气的棕黄色根块,可是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全程守护者,记得闺蜜小敏那会儿痛经疼得打滚,我给她煮当归生姜羊肉汤,连喝三天就活蹦乱跳了,现在她每个月都乖乖煲汤保养,再也没见捂着肚子满床打滚。
不过当归可不止管妇科,上次老爸腿疼,老中医开的药方里就有它,切成薄片泡在白酒里,两周后得到的琥珀色药酒,早晚喝一小盅,现在老爷子爬楼梯都比年轻人利索,但刚生完孩子的宝妈要慎用,这时候更需要益母草来帮忙排恶露。
【陈皮:厨房里的万能药引】 千万别把橘子皮扔了!晒干的陈皮可是调理脾胃的宝贝,我家灶台上常年备着玻璃罐装的陈皮,吃肉吃腻了就掰一小块泡水,那股子清香瞬间把油腻感赶跑,上个月表弟积食腹胀,我让他用陈皮煮粥,没想到连抗拒吃药的小伙子都连喝两大碗。
真正讲究的人家会自己晒陈皮,当年收的橘子皮阴干后存个两三年,挥发油减少后更适合入药,但注意发霉的可不能用,那非但没效果还伤身,现在超市买的蜜饯陈皮当零食吃也不错,既能解馋又能理气化痰,两全其美。
【艾叶:驱寒暖宫的居家卫士】 说到艾草,北方朋友可能陌生,但在南方这可是家家户户的必备,端午节门口挂的艾草香囊,产妇坐月子用的艾叶水,哪个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去年我妈腰疼老毛病犯了,我用纱布包着炒热的艾叶给她热敷,蒸汽熏得满屋药香,敷了三次就不喊疼了。
现在年轻人流行艾灸,其实就是艾绒的功劳,我自己试过午休时贴三伏贴,虽然背上像被小蚂蚁咬了几个包,但整个冬天手脚都不冰凉了,不过艾叶性温,阴虚火旺的朋友还是少用为妙,免得火上浇油。
【茯苓:健脾祛湿的隐形冠军】 这个白白嫩嫩像山药片的东西,可是除湿界的扛把子,每到梅雨季节,我家早餐必有茯苓粥,抓一把茯苓打成粉掺在米里熬煮,淡淡的菌香味混着米香,连不爱喝粥的老公都能喝两大碗,坚持吃半个月,整个人都清爽了,舌苔上那层腻腻的白霜也褪干净了。
但真正让我服气的是用茯苓做面膜,把茯苓粉和蜂蜜调成糊状敷脸,二十分钟洗掉后皮肤透亮得像剥壳鸡蛋,不过要选品质好的茯苓,那种断面黏稠拉丝的才是上品,现在药店卖的中成药里十有八九能见到它,堪称中药界的万金油。
【结束语】 翻着手机里存的中药方子,突然觉得这些陪伴中国人千百年的草木精华,才是真正的养生智慧,从厨房调料变成治病良药,从路边野草变身美容圣品,它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下次看见中药柜里的这些"老伙计",可别再当成过时的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