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字带黄的中药,你认识几个?附高清图片

一归堂 2025-04-30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妈!这黄澄澄的根须是啥药材啊?"小时候跟着外婆挖野菜,总被这些带黄名字的中药搞得晕头转向,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光听名字以为都是"黄色家族",谁知道各有各的门道!今天咱就唠唠这些带着"黄"字的中药界明星,看完保准你涨知识!

【第一味】黄连——苦口良心药 说起黄连,那股子苦劲儿简直刻进DNA里,记得小时候长口疮,外婆总掰一小块让我含着,那酸爽滋味至今忘不了,这浑身金黄的小草根可是"哑巴吃黄连"典故的主角,别看它个头不大,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本事一流,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腹泻,用它煮水漱口立竿见影,不过可别直接嚼,咱现代人讲究科学服用!

【第二味】黄芩——清热解毒全能选手 春天去郊外踏青,总能在山坡上看见一丛丛紫色小花,那就是黄芩本尊了,这味药最懂"中庸之道",不像黄连那般猛药,却能稳稳当当给身体降火,孕妇上火敢用的不多,黄芩算一个,老中医常说"黄芩配柴胡,逍遥又疏肝",对付春困秋乏特别灵验,偷偷告诉你们,我熬夜冒痘就爱用黄芩粉调面膜,比某牌祛痘产品管用多了!

【第三味】黄柏——关节疼痛克星 别看黄柏外表灰扑扑的,这可是治疗风湿骨痛的秘密武器,记得去年梅雨季老爸腰疼得直不起来,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它,这味药最妙在能"清下焦湿热",像什么尿路感染、妇科炎症,配上白头翁、薏苡仁效果杠杠的,不过要提醒一句,黄柏性寒,体虚的朋友可不能长期服用哦!

【第四味】黄芪——补气界的扛把子 要说最亲民的补药,黄芪必须C位出道!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囤的"扶正祛邪"良药就是它,这货色黄皮松,切片泡水喝最方便,体虚乏力、容易感冒的人,每天用黄芪红枣煮水,喝上一个月准能感受到变化,悄悄说个冷知识:黄芪炖鸡时加几片当归,补气血效果翻倍!

【第五味】大黄——肠道清洁工 别被"大黄"的名字骗了,这可不是普通黄姜,号称"将军"的大黄,通便排毒的功力堪称中药界泻药,便秘时候来点大黄泡水,那叫一个畅快淋漓!不过这猛药得悠着用,剂量大了容易肚子疼,我奶奶就常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可见用药如用兵的道理。

【第六味】黄精——养生界的低调贵族 山里挖出来的黄精像生姜一样,炖肉煲汤最合适,这味药最懂"润物细无声",滋阴润肺还不上火,现在年轻人流行吃的"九蒸九晒"黄精丸,其实就是古代道士的养生秘方,上次看直播买的黄精枸杞茶,喝得我皮肤都不起皮了,比那些瓶瓶罐罐靠谱多了!

【第七味】蒲黄——止血不留瘀 花粉类的中药里,蒲黄算是个妙手,这金黄色的粉末专治各种出血:鼻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更绝的是它"止血不留瘀"的特性,不像有些止血药会留下淤青,我妈以前总备着蒲黄粉,磕碰破皮撒一点,比创可贴还管用!

【第八味】黄药子——甲状腺结节克星 这名字听着像大白话,其实是薯蓣科植物的块茎,老辈人传下来的偏方,甲状腺肿大就找它,不过要重点提醒:这药有毒性!必须炮制后才能用,现在中医院开方都特别谨慎,毕竟治病不成反伤身就糟了。

【第九味】雄黄——端午必备驱邪神器 说到带黄的中药,怎么能少得了雄黄?虽然现在知道它主要成分是砷化合物,但在古代那可是辟邪神药,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画"王"字,不过可千万别内服,外用驱蚊蛇倒是挺灵验的。

【第十味】栀子——黄疸克星藏玄机 压轴登场的栀子虽然不带"黄"字,却是治疗黄疸的要药,这小果子外表橙黄,泡水喝能退黄利胆,现代人熬夜喝酒导致的"面子黄",用栀子配茵陈煮水擦洗,坚持两周能看到效果,不过要避开眼睛周围,不然真成"黄脸婆"了!

这些带黄名字的中药,个个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过要记住,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可不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随便拿,就像黄连治实火,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反而坏事,建议大家收藏些靠谱的中药图谱(文章末尾附高清图片),去药店抓药时多个心眼,毕竟咱们小老百姓养生,安全有效才是硬道理!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