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推荐的排湿气中药方,坚持喝一周,身体轻松多了!

一归堂 2025-04-29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总感觉浑身发沉像灌了铅,早上起床眼皮肿得睁不开,舌头边缘全是牙印,去看中医才知是湿气缠身,老大夫开了个方子让我连喝七天,没想到这副几块钱的中药茶,真把体内积攒多年的湿气给排出去了!今天把这方子分享给大家,都是常见药材,做法也简单。

先说说湿气重的表现 很多朋友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湿气,其实特别明显: ① 大便黏马桶,冲半天还有印记 ② 早起喉咙有痰,舌苔厚腻 ③ 莫名疲倦,头昏脑涨像裹层湿布 ④ 肚子胀气,胃口差还长湿疹 ⑤ 女性白带多,男性阴囊潮湿 这些症状占两条以上,八成是湿气在作怪,西医查不出毛病,但中医一看就知道是"湿邪"在体内安营扎寨了。

这个祛湿方子的来历 去年梅雨季我整个人肿得像发酵馒头,脸上冒油长痘,头发一天就塌成条形码,邻居张伯是退休中药师,给我写了个方子: 茯苓10g + 赤小豆20g + 炒薏米15g + 陈皮5g + 甘草3片 他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五味祛湿饮",专门对付现代人吹空调、吃冷饮造成的寒湿体质,我连喝三天,居然排出了果冻状的便便,一周后裤子都松了两扣!

药材详解及配伍玄机

  1. 茯苓:被称为"祛湿将军",能把藏在肌肉缝隙里的水湿揪出来,药店买那种切块带筋的,别用粉剂
  2. 赤小豆:细长的那种利水消肿,和红豆完全不一样,注意一定要炒过再煮,否则寒性伤脾
  3. 炒薏米:生薏米偏寒,炒黄后变温性,既能祛湿又不伤胃,建议一次炒半斤存着慢慢用
  4. 陈皮:广东新会的老陈皮最佳,三年以上的最香,理气化痰,让其他药材更好发挥作用
  5. 甘草:调和诸药,还能补脾益气,加两三片就行,放多会发苦

具体做法和饮用秘诀 每天抓一把混合药材(大约手掌心量),清水浸泡半小时,用砂锅小火煮开后转文火焖15分钟,倒出第一遍汤汁,再加水煮第二次,两次兑在一起刚好一大保温杯。

关键细节: ▶ 必须用陶瓷或不锈钢锅,铁锅会改变药性 ▶ 早晚饭后一小时喝,避开空腹刺激胃 ▶ 喝完嘴里发涩是正常的祛湿反应 ▶ 经期、孕妇、哺乳期要停喝 ▶ 忌辛辣油腻,尤其不能碰冰饮料

真实案例分享 我朋友小王是个外卖小哥,常年风雨无阻送餐落下病根,去年冬天突然膝盖疼得不能骑车,去医院检查又没毛病,我给他带了两周的药茶,他当水喝,结果第三天就开始疯狂跑厕所,排出的水都是冰凉的,喝了六天,膝盖水肿消了大半,现在每天都泡着喝保养。

我自己坚持喝了两个疗程(每周停两天),最明显的变化是: ✓ 体重轻了8斤(主要是水肿消了) ✓ 口臭没了,早上不再有黄痰 ✓ 大姨妈来时腰酸背痛减轻 ✓ 头发从一天就油变成三天不洗都行

注意事项划重点

  1. 这个方子适合寒湿体质,如果是口干舌燥的湿热体质,要把炒薏米换成生薏米,再加3克荷叶
  2. 刚开始喝可能会拉肚子,这是排湿反应,只要不超过三次就正常
  3. 配合泡脚效果更好,每晚用艾叶+生姜煮水泡到小腿肚
  4. 见效后要巩固,可以隔天喝一次,连续喝三个月
  5. 体虚老人减半量,小孩用四分之一量

延伸保养小技巧 祛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平时要注意: ✔ 少吃水果牛奶(特别是冷藏的) ✔ 阴雨天用烘干机烘衣服被子 ✔ 下午三点后不喝任何液体 ✔ 每周吃两次山药排骨汤 ✔ 午睡控制在20分钟内

现在我把这个方子告诉了三十多个朋友,反馈都说有效,昨天同事还说我脸色透亮了,其实都是拜这碗褐色药汤所赐,建议大家收藏备用,等到梅雨季节或者熬夜加班后,煮上一壶暖暖身子,记住要持之以恒,毕竟湿气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祛湿也得讲究"润物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