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慢性膀胱炎,很多老病号都有一肚子苦水,这病就像块狗皮膏药,粘得上又甩不掉,消炎药吃着管用,停药就反复,折腾得人直冒火,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到底是怎么对付这种顽固毛病的。
先说说这病的"死穴"在哪儿,西医眼里,慢性膀胱炎就是膀胱黏膜被细菌感染了,但为啥有人老是好不利索?关键在身体里藏着两个"内鬼"——一个是湿热毒邪赖着不走,另一个是正气不足赶不走外敌,这就像我家门口那棵歪脖子树,光砍枝桠没用,得把盘根错节的根须都挖干净。
中医治病讲究"溯本追源",对付慢性膀胱炎有三大绝招,头一招是"清热利湿",好比给膀胱洗个冷水澡,车前草、瞿麦、萹蓄这些野草,看着不起眼,却是天然的利尿剂,煎药时多放几碗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尿量多了,带着湿热毒素哗哗往外冲,这就叫"渗湿于下焦"。
第二招是"扶正祛邪",专门对付那些体虚打蔫儿的病友,这类人稍微累点就尿频尿急,中医说是肾气漏了,这时候要用黄芪、党参补气,就像给自行车胎打气,气足了才能驮着药力跑起来,再加点枸杞、菟丝子补肾,相当于给膀胱穿件防弹衣。
第三招最妙,叫"调和肝脾",有些女同志一生气就犯病,这是肝气郁结犯了膀胱,白芍柔肝,柴胡疏肝,配上茯苓健脾,三味药凑一起,能把憋在胸口的闷气顺到脚底板,就好比解开乱麻绳,气顺了病气自然就散了。
说个真事儿,邻居张阿姨被这病折腾了八年,开始不信中医,天天啃抗生素,后来菌群紊乱得更厉害,去年实在没辙了,抓了副中药方子,里面就有滑石、甘草梢这些稀奇古怪的药材,结果喝了半个月,原先那种火烧火燎的尿痛减轻了,连带着睡眠都好了,现在她见人就念叨:"早知道该早点喝中药汤!"
不过大伙儿可别照着偏方瞎试,中医最讲究"量体裁衣",同样是尿频,有人是湿热重,有人是肾阳虚,药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像做川菜,同样放辣椒,麻辣烫和鱼香肉丝用的分量完全不一样,建议找个靠谱的中医师,把把脉看看舌苔,这才是正经路子。
再教大家个辨别虚实的小窍门:要是小便发黄还有灼痛感,多半是实证;如果尿清还滴滴答答不痛快,八成是虚证,实证就像水管堵了,得通;虚证好比水龙头锈了,得换零件,治疗方法完全两码事,自己瞎琢磨容易踩坑。
说到熬药也有门道,治膀胱炎的药大多质地沉,得像炖老母鸡那样文火慢熬,头煎煮沸后小火咕嘟20分钟,倒出来再添水煎二遍,两煎混着喝,药效才均匀,最好早上空腹喝,借着阳气上升的劲儿,把药力送到病灶。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见效没那么快,得像存钱似的慢慢攒效果,一般得喝上一个月,急性发作期过了之后,还得继续巩固半个月,这期间忌口很重要,火锅烧烤冰镇啤酒都得忍住,不然就像往伤口上撒辣椒面,疼的还是自己,配合艾灸关元穴、多喝水勤排尿,双管齐下才有戏,总之啊,慢性病就得用慢功夫治,急不得躁不得,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