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张"生牡蛎中药图片"刷屏了,照片里灰白色带鳞片的牡蛎壳摆在中药摊上,旁边还放着戥子秤和药方笺,评论区炸开锅:"这不是海鲜市场的东西吗?""中药铺卖生蚝?"作为研究食疗养生三年的自媒体博主,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看似矛盾的生牡蛎到底藏着什么养生密码。
上个月陪老妈去抓中药,老药师从抽屉摸出个带泥腥味的贝壳让我闻。"这是刚挖的生牡蛎,治失眠盗汗比安眠药管用",当时我就懵了,海鲜摊28块一斤的烤生蚝,到了中药柜怎么就成治病良药了?回家翻《本草纲目》,发现李时珍早写过:"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宜生用左壳",原来我们吃烧烤时扔掉的壳,才是中药里的宝贝。
(配图建议:中药铺实拍生牡蛎壳特写,旁边放药戥子和古医书)
老中医教我辨认好牡蛎有三招:先看壳内壁,像珍珠母般泛银光的品质最佳;再敲敲壳,声音脆响说明没受潮;最后闻味道,带着海腥味不刺鼻,现在某宝很多网店打着"道地药材"旗号,实际上发来的却是机器烘干的死牡蛎,这种外壳发黄、敲着闷响的千万别买。
说到用法,我踩过不少坑,第一次按着网上偏方煮水喝,结果半夜跑三趟厕所——生牡蛎性寒,直接煮水等于喝海水!后来请教师傅才知道,正确姿势是打粉灌胶囊,或者搭配龙骨、浮小麦熬汤,上个月邻居王姐更年期烦躁,我用生牡蛎粉+百合+莲子心给她配了个五味安神茶,喝了半个月她说终于能睡整觉了。
(插入案例:社区张叔用生牡蛎敷脚消肿的真实经历)
特别注意!三类人千万管住嘴: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经期女性、吃海鲜过敏的,上周有个粉丝留言说吃完生牡蛎炖猪腰拉肚子,一问才知道她把整个牡蛎壳都砸碎煮汤了,其实药用只要壳内层那层白芯,外层黑褐色的"外套膜"要撕干净,就像剥柚子只取白玉果肉。
现在教大家个傻瓜鉴别法:去海鲜市场买现撬的生蚝,跟老板说要带壳的,回家用清水把壳刷干净,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真正的中药级生牡蛎壳会越晾越轻,摸起来像石膏粉一样细腻,要是摸着粘手有腥味,说明没晒透,这种最容易变质。
最后说个冷知识:药店卖的煅牡蛎是打碎后高温炒制的,主要治胃酸过多;而咱们说的生牡蛎必须原生态阴干,功效完全不同,就像新鲜人参直接泡酒和红参片炖汤的区别,搞混了可就白花钱了,下次去海边玩记得捡几个漂亮贝壳,晒干存着说不定能救急——当然得是污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