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不用慌!这几味中草药帮你温和退黄

一归堂 2025-04-29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后台总收到宝妈们咨询宝宝黄疸的问题,也有成年朋友问自己眼白发黄该吃什么药,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黄疸真有两把刷子,今天就聊聊那些藏在山野里的"退黄高手"。

先搞懂你是哪类"黄" 中医看黄疸可讲究了,得像老中医那样望闻问切,如果是新生儿出生两三周还黄得像个"小金橘",或是大人熬夜喝酒后眼睛发黄,这多是湿热引起的"阳黄",要是整个人蔫蔫的,舌苔发白,可能就是寒湿导致的"阴黄",还有种慢性黄像老茶渍那种,多半是肝郁气滞惹的祸。

退黄四大金刚药材

  1. 茵陈蒿——退黄界的扛把子 这个满身绒毛的小家伙可是《伤寒论》里的明星,新鲜嫩芽泡茶喝最灵,记得邻村王婶家闺女孕期黄疸,就是用茵陈煮鲫鱼汤,连喝三天就见好转,不过体质偏寒的要加点生姜平衡,别学隔壁张叔直接拿干茵陈当茶饮,结果闹肚子。

  2. 栀子花——不仅能看还能吃 五月开花时摘几朵,晒干了跟粳米熬粥特别香,我们镇医院儿科有个传统方子,三颗栀子配两勺茵陈煎水,给新生儿擦身子效果特别好,但要注意新鲜的栀子果有毒,必须用炒过的才行。

  3. 大黄——肠道清道夫 这个黑褐色的家伙性子烈,孕妇千万不能碰,倒是我们村刘大爷肝病黄疸那会儿,老中医给他开了大黄粉冲服,当天大便通了,眼睛就不那么黄了,现在药店有大黄切片,每次3克泡水就行,拉稀了就要停。

  4. 田基黄——田埂边的宝藏 这种长在水沟边的野草,老一辈都叫它"蛇舌草",前年表弟肝炎住院,出院后一直用干田基黄煮水当茶喝,现在两年了都没复发,挖的时候要认准方茎对叶的特征,开花前的药效最好。

厨房里的退黄妙方

  1. 玉米须煮水 收玉米季节攒够晒干的须须,每天抓两把煮水代茶,特别适合应酬多的上班族,解酒护肝还能消水肿,记得煮的时候加几颗红枣,不然太利尿了晚上起夜影响睡眠。

  2. 蒲公英蘸酱 春天挖点带根的蒲公英,开水焯过蘸蒜泥吃,去年办公室小王体检出胆囊息肉,坚持吃了两个月,复查时医生说指标好多了,不过体寒的人要少吃,配上韭菜饺子一起吃就平衡了。

  3. 冬瓜皮薏米汤 这个适合产后虚肿的妈妈们,把冬瓜皮晒干存着,抓两把和薏米炖汤,既能去黄又能催奶,我们村头赵姐坐月子时候天天喝,现在孩子一岁多了她脸色还红润着呢。

这些坑千万别踩

  1. 别乱灌中药水:三个月以下婴儿黄疸要听医生的,自己喂药容易伤脾胃,去年李婶给孙子灌浓茵陈茶,结果孩子拉肚子脱水进了医院。

  2. 注意药物相克:吃退黄药期间别碰辛辣油腻,特别是茴香、韭菜这些发物,西街卖卤味的陈哥吃着中药还天天喝啤酒,结果黄疸反复拖了半年。

  3. 急症要就医:如果黄疸突然加重,眼睛黄得像橘子皮,必须马上去医院,前巷王工头硬扛了三天,差点变成肝坏死。

日常养护小窍门 早上十点前晒后背(避开强光),帮助阳气生发;晚饭后揉按太冲穴和行间穴,疏肝理气;每周吃两次猪血汤,清理体内毒素,最重要的是少熬夜,肝胆经运作的时间(凌晨1-3点)一定要睡觉。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调理就像小火慢炖,别指望喝两天就能断根,要是两周还没见效,赶紧找正经中医把脉调方,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别人有效的方子未必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