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隔壁王姐家的小孙子出了黄疸,看着孩子浑身发黄可把一家人急坏了,其实新生儿黄疸特别常见,我表姐当年就是靠中药调理好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治黄疸智慧,这些常用中药可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
黄疸到底是咋回事? 黄疸说白了就是体内胆红素堆积太多,皮肤黏膜被染黄了,中医叫"胎黄"或"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阳黄像橘子皮那种鲜亮黄,多是湿热引起的;阴黄灰暗暗的,跟寒湿有关,不管是哪种,这几味中药绝对算得上退黄高手。
退黄四大金刚中药
-
茵陈蒿——退黄界的扛把子 这绝对是治黄疸的首选药!老辈人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是春天采收的茵陈药效最好,它就像体内的清洁工,特别擅长清理肝胆湿热,新鲜茵陈煮水给孩子擦身,或是配上鲫鱼炖汤,淡淡的清香孩子也不抗拒。
-
栀子——天然凉茶降火侠 别看栀子长得像缩小版柚子,却是实打实的清热高手,它能把肝胆里的热毒通过小便排出去,很多退黄方子里都有它,不过孕妇要慎用,毕竟活血力度比较猛。
-
大黄——肠道清道夫 这味药最有意思,看起来像土坷垃,却是通便退黄的利器,特别是新生儿便秘导致的黄疸加重,用少量大黄泡水喂服,通常第二天就能见效,不过千万注意量,3克就够了,多了容易拉肚子。
-
黄芩——护肝小能手 这个黄色药材自带"退黄滤镜",尤其适合湿热型黄疸,它不仅能清热燥湿,还能保护肝脏细胞,搭配白术、茯苓一起用,对脾胃虚弱的宝宝特别友好。
经典药方大公开
-
茵陈粥 做法超简单:30克茵陈煮水取汁,加粳米熬粥,每天喝两次,连吃三天就能看到变化,大人小孩都能用,我家侄女当年就是靠这个退黄的。
-
栀子金银花茶 各抓5克冲泡,当茶饮用,特别适合上火严重的黄疸,喝两天就能明显感觉小便变清,眼白没那么黄了。
-
四黄水 茵陈、黄芩、黄柏、大黄各3克,煮沸后晾到温热给孩子擦澡,这个方法最适合不愿意吃药的宝宝,通过皮肤吸收也能有效退黄。
用药避坑指南 ① 别盲目追求"偏方" 去年邻居听信某短视频用田基黄煮水,结果孩子腹泻脱水进了医院,所有中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新生儿!
② 注意药物相克 茵陈不能和氯霉素同用,会加重肝脏负担,正在吃西药的一定要间隔两小时。
③ 观察排便情况 正常用药后尿色会变深,如果大便发白要立即停药,可能是胆道阻塞。
日常护理小妙招
-
多晒早晨太阳 每天9-10点晒晒手脚心,紫外线能帮助分解胆红素,注意别晒过头。
-
喂奶要勤 母乳宝宝每天至少8-12次喂养,多吃多排才能加速代谢,奶粉喂养的要适当加水。
-
按摩三穴位 无名指末节的关冲穴,脚背的太冲穴,手腕的阳池穴,每个穴位揉3分钟,帮助气血运行。
何时必须看医生? 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千万别耽误: ✓ 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 ✓ 黄疸持续超过2周不退 ✓ 手脚心都发黄 ✓ 孩子嗜睡拒奶
写在最后: 中药退黄讲究对症,湿热阳黄用清热利湿法,寒湿阴黄要用温中散寒法,建议大家先找中医辨证,别自己瞎琢磨,记住这些祖辈传下的宝贝,关键时刻能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