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疸,很多新手爸妈都揪心过孩子浑身发黄的样子,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病有妙招,田间地头的野草摇身一变就是退黄良药,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味专治黄疸的中草药,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真本事。
黄疸到底是咋回事? 老辈人常说"胎黄"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火毒,西医叫新生儿黄疸,中医看来多是母体湿热传给孩子,成人黄疸也分阳黄阴黄,阳黄像橘子皮鲜亮,阴黄则暗沉像烟熏,但甭管哪种,这几味草药都能派上用场。
退黄冠军:茵陈蒿 要说治黄疸的头号功臣,那必须是路边常见的茵陈蒿,清明前后掐嫩尖,开水焯了拌豆腐,既能当菜吃又能祛湿退黄,老中医有个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意思是新鲜茵陈药效最好,我见过村里老人用茵陈煮水给新生儿擦身,黄染褪得可快了。
黄金搭档:栀子+大黄 单用茵陈还不够,配上栀子和大黄才够劲,栀子要选饱满泛黄的,捣碎后像撒胡椒面似的往药罐里加,大黄得用生的那种,切片下锅沸几分钟就捞起来,不然泻得太猛,这三味熬出的汤药看着浑浊,喝着苦辣,却是退黄的经典配方。
辅助小能手:黄芩与郁金 黄芩这味药有意思,新鲜的根茎折断会淌出黄汁,正应了"黄芩泻火"的道理,它就像消防员,专门扑灭肝胆的火气,郁金更妙,既是染料又是药,能活络肝胆气血,两样加起来,对那种眼睛发黄、小便赤黄的情况特别管用。
民间秘方大公开 我表姑当年救急用过个土方子:拿鲫鱼炖茵陈汤,鲫鱼收拾干净,肚子里塞满茵陈,加水煮到汤白如奶,大人喝汤吃肉,小孩只喝汤,连着三天准见效,还有个懒人法,直接抓把蒲公英晒干泡茶,虽说比不上正经方子,应急也挺灵。
熬药讲究有门道 煎这类退黄药切记用陶罐,铁锅会坏药性,冷水浸药半小时,大火煮沸转小火煨,头煎取汁再添水煎二遍,两次药汁混合分三次喝,最好是早饭前、午睡后、睡前空腹服,喝完药盖好被捂汗,让药力顺着毛孔往外散黄。
这些坑千万别踩
- 别见黄就喂糖水!湿热型黄疸越甜越糟
- 茵陈要新鲜,药店买的干茵陈得先泡透
- 大黄下锅别久煮,否则变成"泻药汤"
- 阴黄患者要加干姜,寒热药得配着用
- 喝药期间忌荤腥,韭菜鸡蛋都别碰
现代用法更便捷 现在中医院有现成的茵栀黄口服液,嫌熬药麻烦的可以试试,还有那种贴肚脐的退黄贴,里面多半也是这几味药打粉,不过效果肯定不如内服来得猛,最要紧是见着皮肤眼睛发黄,赶紧找大夫辨清楚湿热还是寒湿,别自己瞎琢磨。
最后唠叨一句,黄疸消退后记得调养脾胃,用山药小米粥养一阵子,别急着进补,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草木方子,关键时候真能救命,但治病还得因人而异,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