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三百块买的野山参,结果泡水后发现竟是萝卜做的""网购的阿胶糕拆开全是糖浆"......这些年在中药房和电商平台上买到假货的血泪经历,让越来越多人直呼"中药水太深",作为在同仁堂柜台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药师,今天就带大家揭开三七、虫草、藏红花等八种常用中药的造假黑幕,手把手教您练就"火眼金睛"。
染色增重:当归变身"硫磺刺客" 上周隔壁王婶拿着发亮的血珀色当归来找我:"这颜色多正啊,肯定效果好!"仔细一看断面却泛着不自然的荧光,原来不良商家用硫磺熏蒸后再喷色素,2斤劣质当归能"美容"成1斤优质货,记住正宗当归表面棕黄带灰,断面黄白有裂隙,闻着有股淡淡的甘苦香,绝不是刺鼻的化学味。
拼接造假:虫草家族的"整容术" 去年春节亲戚送的礼盒装虫草,掰开三根都是断草拼接的,现在市面上出现"插牙签""灌重金属"等升级版骗局——把断草用竹签穿插冒充整条,更有甚者在空心虫草里灌铅增加重量,鉴别时要对着光看虫体是否完整,真虫草腹足明显,折断时断面呈白色绒毛状,绝不会露出金属光泽。
以假乱真:三七遇上"土三七" 上个月急诊科收了个肝衰竭患者,病因就是误服了路边采的"土三七",真正的田七主根呈铜皮铁骨,断面菊花心明显,而伪品要么形状怪异,要么切开后树脂道管排布混乱,最保险的方法是认准云南文山产地,拒绝来历不明的"边角料"。
偷梁换柱:阿胶里的"牛皮糖" 表妹在某直播间抢的"驴皮阿胶",熬制时拉出的丝能钓鱼,后来检测发现主要成分是牛皮下脚料,正宗东阿阿胶敲碎时脆如玻璃,断面光滑,溶化后胶香浓郁,那些价格低得离谱的所谓"固元膏",多半掺了明胶和香精。
身份伪装:藏红花的"玉米须陷阱" 前年旅游区买的"伊朗特级藏红花",泡水后发现花丝竟会褪色,后来才知道是用玉米须染色冒充的,正品藏红花入水后水呈金黄色,花丝不易碎且有三叉特征,而假货往往一捏就烂,遇水立刻掉色,建议选择带溯源码的密封包装,谨防散装货。
混淆概念:野生变家养的"西洋参" 药店促销的"美国进口野山参",细看标签小字写着"种植园参",真正的野生西洋参主根短粗,环纹紧密,而种植参往往身形修长,须根稀疏,更要注意某些商家把生晒参当高丽参卖,功效差之千里。
过度加工:党参的"美白危机" 表弟网购的"无硫党参"白得反常,煮汤却发酸,后来才知道经过双氧水漂白,好党参表皮黄棕色带横纹,掰开会溢出淡黄色汁液,闻着有特殊的香气,过分洁白的药材要警惕硫磺熏制或化学处理。
年份造假:人参的"速成神话" 拍卖会上天价成交的三十年野山参,行家用手电筒一照就露馅——年轮间距均匀得像打印,真正老参须疏而韧,皮老纹深,新假冒品则须多而脆,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老话,异常粗壮的反而可能是激素催长的。
【防骗锦囊】
- 认准GMP认证药店,拒绝流动摊贩
- 要求查看进货单和检验报告
- 优先选购带防伪追溯码的产品
- 保留小票以便维权
- 定期清理药箱,过期药材直接丢弃
最近帮社区组织的中药鉴别课堂上,刘大爷掏出珍藏的"鹿茸片",结果显微镜下全是猪皮压制的,在这个造假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既要掌握传统"看闻捏尝"的基本功,更要善用现代科技手段,下次抓药时,不妨多问一句产地,多看一眼断面,毕竟关乎健康的大事,再小心